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存在的意義(張笑春)

存在的意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存在的意義中國當代作家張笑春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存在的意義

有人說,人活一世,其實就那麼回事,平淡自然地呼吸,不捎帶一片雲彩地遁入,苦樂隨性,較少牽念。也有人說,生命是父母給的,人生是自己走的,至於能否成器,與人與社會貢獻幾何,便全在乎這個人的悟性與造化了。

但我想,人活着大約總是要做一點事情的。凡秉性中和、修行養身者,凡忠孝節義、寬仁為懷者,凡氣血充沛、有禮有度者,凡金帛無憂、克勤克儉者,凡手持權柄、惠及於民者,凡胸有點墨、不狂不悖者,凡交結九流、愛惜廣眾者,凡俗身俗氣、替人釋懷者,凡面對不平、持有公論者……經常做些利他也利己這樣的事,我想便不至於枉活暈倒下去,便不至於是吃着後悔藥還在罵娘的主兒。

古來聖賢多寂寞,惟有忠良品自高。即便高處不勝寒,緣愁似個長,你也沒必要拿服毒、跳樓、臥軌、割腕、自殺來了結自己的一生不是!即便生命平凡清輝冷,獨上層樓惡人念,你也沒必要心存疑患,畏前畏後,生生把自己弄得跟癟三龜孫子一樣。須知,在這個世上活着的人,沒一點智謀和定力,擔不得一點責任和風險,經不起一點挫折和磨難,還怎麼成事呢?

俗語曰:鴨子過去,鵝過去;孫子過去,爺過去。這就對了,擁有通脫的襟懷,擔的是一種超強的自信,即便面上有些霸氣,內里也少不得阿Q氣,但至少可以證明好好活下去的真意,也減去了許多鬧心的茫然和憂戚。

「好死不如賴活着」一句,雖有它的消極面,但其積極意義還是明擺着的。這就是「生命誠可貴」的要義。尋思起來,古有被閹的司馬遷,今有當年被錯劃為「右派」的一批臭老九們。若問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地活下去?活着幹什麼?這就得看每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學習、工作、生活、交友等等的志趣和心性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恰當的評估了。

那麼,「一切如此美麗」又是怎麼回事呢?答案似乎已經很明晰了,但我們也不必急於給出求全求好的一套。

鄧拓的《燕山夜話》里,有一篇精美的小品文叫《生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一段話給我印象頗深。他這樣講:班固寫的《漢書·食貨志》上有下面的記載:「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何謂「一月得四十五日」?起先有點一頭霧水,接着往下讀,就得了要領。

一月能有四十五天。查看原文註解,清楚地寫道:「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晚間的時光,不就等於生命的三分之一嗎?

古人頭懸樑、錐刺股之類的例子有不少,多是講惜時用功、勤奮上進的。《論語·曾子》有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裡講的是學與思同行的關係,如果把握精當,就等於延長了可貴的生命。「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班固《漢書·刑法志》)這是關於秦始皇夜間臥榻看書的情形,中華書局出版的《秦始皇的秘密》一書里,對此有詳盡的記述。誰說始皇陰歹惡毒、專事燒殺不愛書?

這種潛心求學的精神顯然是值得稱道的。《北史·呂思禮傳》里,也記載過北周晉平公這位政治家平生勤學之事:「雖務兼軍國,而手不釋卷。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數升。」其實,像這種或燃燭、或點燈、或借光、或抄書苦讀的例子還有很多。《雷鋒之歌》的出籠,據說當時只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卻激勵了國人幾十年,歷唱不衰。

這些都是啟迪心智的成功範例。生命何其短暫,能不加緊珍惜嗎?生命中又充滿着各種歷險,但只要平安幸福地活着就好。因為,存在的價值在於,萬物皆有所用。不論你看上去多麼卑微、何其渺小,但它們的確真實地存在着,並日益顯示出各自的價值。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鳥枝頭亦朋友。」(宋·朱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就是存在的哲學和意義所在。關鍵是,你怎樣按照自己的實際,為社會、為人類多做貢獻,多獻愛心,不瞎折騰,不幫倒忙,從而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片綠洲,或是一片天空……如此可以矣![1]

作者簡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