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孫一奎
目錄
人物簡介
孫一奎(1522~1619),字文垣,號東宿,別號生生子,是我國明代著名醫家。
人物生平
[1]
孫氏字文垣,號東宿,別號生生子。明•嘉靖、萬曆間安徽休寧縣人。其父業儒,為諸生,幾次應試落榜,怏怏而病,終日呻吟。一奎自幼即怨無事親之術,稍長,遵父囑往浙江括蒼一帶經商,遇異人授醫術及方書,讀而驗之,多見奇效,便載歸休寧,秉告其父,欲舍賈而事方術,父欣然答應。於是攻讀軒歧及諸大家醫籍,三年無間寒暑,從汪石山弟子——黟縣黃古潭學。「不以丘里自隘」,遂挾方術游廬山、三吳等地,遇有所長,即往請益。壯歲患虛損,百治不愈,經「高手指示軒歧要領」,病起後醫興更增,奮力學習民間各療法,深入研究醫學理論及諸子雜家書,遊走公卿間。幾30年,治疾多驗,晚年名振三吳。著作有《赤水玄珠全集》(包括《赤水玄珠》、《醫旨緒餘》、《痘疹心印》、《孫文垣醫案》)三十七卷。
孫氏是祁門汪機的再傳弟子,學術上有所繼承,亦善用人參、黃茂益氣;另外,當時對於虛證的治療,流行使用的是丹溪滋陰降火之法,孫目睹眾多被誤治者,其本人又患虛損,更深有體會,感到有糾弊之必要,孫氏所治者,多顯官富賈,患病以不足為主。同時,宋、明時期,「理學」盛行,各學科、領域都受到影響。「新安」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故鄉,受「理學」影響尤深。「理學」是以儒學為主雜以道學的結合體,以《周易》為最高經典。孫氏受到《周易》中陽貴陰賤、陽為陰主的哲學思想影響,加之師承和臨證體會,促使其扶陽抑陰溫補思想的形成。並引進「理學」太極的觀點對命門、三焦等歷來有爭議的醫學由命題進行附發,構成了孫氏獨特的學術觀點。
醫學著述
[2]
《赤水玄珠》二十八卷,為孫氏積30年之經驗,參閱經史92種、方書182種編輯而成。是書按內、傷寒、婦、兒、外科立卷,分22門,每門以病證為題,引各家之說,「專以明證為主」,其辨古今病證名稱相混之處,尤為明晰。辨證以寒熱虛實表里氣血為綱,選方用藥切合病證。還記載了孫氏所創溫補下元的「壯元湯」、「壯元散」等,反映了孫氏重視溫補的學說特點。
《醫旨緒餘》二卷,孫氏著輯,其子泰來、明來考訂。是書收論文70篇,對基礎理論的三焦、包絡、命門等有爭論的問題作了闡發,其議論張仲景以下歷代名醫長短,態度持平。反映了孫氏的主要學術觀點。
《痘疹心印》二卷,是孫氏將大量的痘疹方書「節錄各家成法,參以鄙意,會而同之」的著作。
《孫文垣醫案》五卷,其中《三吳醫案》二卷、《新都醫案》二卷、《宜興醫案》一卷,系門人余煌、徐景奇及其子泰來、明來將孫氏治驗按先後順序匯編而成。反映了孫氏的臨床辨治特點。
學術特色
[3]
孫一奎師承劉完素、朱丹溪一脈,受朱丹溪影響最深,加之其所生活的明清時期正值理學盛行,其生活之新安一地是大理學家朱熹的故鄉,受朱熹理學思想影響尤深。在這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孫氏早期就受到易學思想的薰陶,並將其應用於醫學。他受到《周易》中陽貴陰賤,以陽為陰主的哲學思想影響,加之師承丹溪思想和臨症的體會,宗《內經》《難經》而博採眾長,形成扶陽抑陰溫補的思想,並以此闡述了命門、三焦等歷來有爭議的醫學命題,構成了孫氏獨特的學術觀點,命門、三焦理論成為其醫學思想的重點。
孫氏雖為汪石山的再傳弟子,既得汪機之學,不單學習朱氏的「陽有餘陰不足論」,又推崇薛己治病必求真陰真陽之本之說,故每於《赤水玄珠》病證條下引薛己之說闡明之,善用人參、黃芪,注重營衛,也以擅長溫補為著。孫氏論命門是兩腎間的元氣,即動氣,而這種腎間動氣為生命的肇始,是生生不息之根,強調「兩腎中間動氣,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謂之陽則可,謂之火則不可」並從先後天論述了原氣、宗氣與呼吸的關係。其三焦相火論,認為三焦無形,而外有其經,其相火為原氣的別使,命門為三焦相火之原。
孫氏認為:「火為造化生息之機,不能不動,第不可以妄動」,故火又有正火、邪火之分。正火是主乎生化的元氣,邪火則為有害於元氣的賊邪,提示人身之陽氣與陰精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故臨證中亦十分重視三焦元氣的保護和治療,反對不察具體病情,濫用寒涼,強調「扶陽抑陰」。孫氏將汪機參芪用法與薛己溫補下元法有機結合,溫陽藥與益氣藥同用。其雖偏溫補,但臨床中又能將東垣、丹溪、薛己、汪機之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且也指出過用辛熱等劑的危害,與其命門和三焦理論互相印證。
參考來源
- ↑ 張玉才. 孫一奎生平、著作及學術思想初探[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86(02):16-19.
- ↑ 張玉才. 孫一奎生平、著作及學術思想初探[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86(02):16-19.
- ↑ 夏潔楠,徐雯潔,王國為,徐世傑. 孫一奎學術思想源流及虛勞診治特點探析[J].. 中華中醫藥雜誌,. 2015,30(05):138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