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孫思邈與《千金方》介紹

孫思邈與《千金方》介紹,中國民間故事。[1]

原圖鏈接孫思邈與《千金方》

目錄

故事內容 

孫思邈是隋唐時期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藥學家。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畢生鑽研醫學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他自幼體弱多病,因家境貧窮,沒錢醫治,險些夭折。多虧遇到了一位採藥人,經搶救才得活命。飽嘗疾病之苦和求醫之難的孫思邈立志學醫,為窮苦人治病解痛。他讀了幾年經史典籍後,就拜師學醫。他孜孜不倦地攻讀醫書,習醫治病,長進很快。由於他博覽群書,青年時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善莊、老及百家之說」的學者。隋文帝楊堅曾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李世民給他「授以爵位」、唐高宗李治拜他為「諫議大夫」孫思邈全「固辭不受」。他這種不慕名利、拒官從醫的高貴品格,深為人們所敬重。


孫思邈治病,在針藥治療的同時,很注意精神治療。《新唐書》記載,孫思邈給當時的大文學家盧照鄰治療「惡疾」時,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指出:「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鼓勵他與疾病作鬥爭。盧照鄰終於被勸慰所感動,消除了憂鬱,很快恢復了健康。


孫思邈在行醫過程中,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一次,他遇到生命垂危的閉尿病人,急中生智,大膽地試用蔥葉插入病人尿道,導尿成功。用蔥葉導尿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尿術,它比公元1860年法國醫生拿力敦發明的用橡皮管導尿要早一千多年。


還有一次,他為人治腿疼病,用古書所記穴位針灸,全沒有療效,孫思邈不因循守舊,勇敢地反覆鑽研、實踐,終於找到了正確的穴位,使病人發出了「阿」、「是」的反應聲,從而治好了這人的腿疼病。以後人們便把這種取穴方法稱為「阿是穴」。


公元652年,孫思邈認真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藥理論、臨床經驗,並根據自己多年的醫療實踐,寫成了一部三十卷的《備急千金要方》。這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分類專着。全書廣泛收集前代名家方書及民間驗方,尤其重視兒童和婦女疾病的診治,首先提出設立兒科和婦科,並把它列在卷首。他還首先記載了腳氣病的正確治療和預防方法。歐洲人第一次論述腳氣瘸是公元1642年,比他晚了一千年。在內科、外科等疾病的診斷、預防以及主治方藥、食物營養、針灸等方面論述十分詳盡。這部專着以臟腑、寒熱、虛實分類、列證治二百三十二門,記載了五千三百多個藥方。他首創複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以後孫思邈又用三十年的時間寫成《備急千金要方》續篇三十卷,取名《千金翼方》。開頭為藥錄,輯錄藥物八百多種,詳論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以前沒有收錄的新藥和外來藥。他還對二百多種藥物的採集和炮製作了專門記述。他還繪製了三幅大型彩色針灸掛圖,分別把人體正面、背面和側面的十二經脈用五色繪出,把奇經八脈用綠色繪出。後人經常把這兩部內容十分豐富的醫藥文獻合稱為《千金方》。


孫思邈也是我國古代着名長壽人。當他百歲時,「猶視聽不衰,神采甚茂」。魏徵主修南北朝史時,曾多次走訪孫思邈,他「口以傳授,有如目睹」。孫思邈對我國藥物學、醫學有傑出的貢獻,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後世尊他為「藥王」。到了明代,人們把他所着的藥書,刻於五通碑石上,立於陝西耀縣東部的磬玉山上。這五通碑石,鐫刻藥方數萬餘字,至今保存完好,成為舉世罕見的藥方石刻。孫思邈當年生活和採藥的磬玉山遂改稱為「藥王山」。

視頻 

中醫之神:唐朝一代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國古代醫藥學成就的巔峰

參考資料 

  1. 孫思邈與《千金方》介紹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