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孫殿英盜墓為什麼不選明十三陵

孫殿英盜墓

來自網絡的圖片

孫殿英盜墓為什麼不選明十三陵孫殿英早年販賣煙土起事,再,又因軍閥割據互斗而立,故而黑白兩道通吃,做事心黑無義。為此,為財而甘為盜墓賊! 先是挖了慈禧墓,後又掘了乾隆陵。甚至為了財寶,扒了慈禧褲子,撬掉乾隆牙口,盜得巨顆夜明珠、翡翠白菜、西藏黃珠、九龍寶劍等大批稀世珍寶。[1]

古語說的貼切,「一入紅樓,再難從良」。孫殿英從挖了慈禧墓那一刻起,盜墓賊的名號已經再無可能洗白,何況他又順勢盜了乾隆裕陵!可,既然盜了乾隆陵,同為皇家又時間最為接近大清朝的明十三陵,他孫殿英也不曾動它一草一木?

孫殿英絕非一般莽夫,不然一個混在舊上海底層的販煙土老帽,不會一躍而上成為領軍一方的軍閥,至少他絕對有審時度勢的本領。所以哪個陵墓可以挖哪個不能挖,他一定有權衡利弊過。

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當年的孫殿英為什麼要選擇盜墓。昨天回顧了一下老版的《東陵大盜》得到了一個很準確的答案。

孫殿英作為一個軍閥,手上有數萬隊伍,這些隊伍要吃要喝要穿要槍要炮要彈藥,更重要的是戰士們還要餉銀,不然這些軍隊遲早會譁變。而孫殿英在此之前投靠了許多人,而得到的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孫殿英本人在軍閥混戰時期只是被各方拉攏的對象而已。

當然孫殿英心裡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有人有槍有銀子就能有很好的生存資本,但當時的孫殿英是要啥沒啥,甚至士兵的糧餉都發不出來,想要在老百姓身上搜刮民脂民膏也不太可能,而慈禧墓中的寶藏可以說是眾所周知。正好他的軍隊正好在東陵駐防,當時的慈禧太后下葬也沒有多少年!既然能解決沒錢的窘迫那就干吧!軍閥混戰時期沒有人給你強調主旋律。

有人說孫殿英是孫承宗的後人,清軍剛入關的時候殺了孫承宗祖孫三代100多人,可是這個仇畢竟已經過去300年了,而孫殿英也沒有證據表明就是孫承宗的後人。所以說孫殿英是孫承宗後人的在我看來就是一個藉口,一個理由,但是孫殿英他爹被滿族人打死,就在眼前,所以孫殿英對滿清政府可以說是恨之入骨。

至於孫殿英為什麼選擇不挖掘明十三陵我想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孫殿英絕非一般莽夫,他在挖掘開始前是有一番考量的,清東陵內被挖掘的只有乾隆和慈禧太后,這兩個人在統治時期乾的壞事不少,不容易引起當時全國輿論的過度譁然。

二,明十三陵離北京城不遠,出動大批軍隊盜墓,容易事先走漏風聲,很可能盜墓計劃會中途而廢。清東陵位置相對偏僻,人煙稀少,也容易下手,盜墓時不易被外界覺察。另外,民間一直盛傳,慈禧陵墓和乾隆陵墓內隨葬珍寶甚多,這也使得孫殿英對東陵地宮內的金銀珠寶垂涎三尺,於是不顧一切進行盜取。

三,孫殿英選擇清東陵下手,而不是明十三陵,是因為明十三陵埋葬的是正統漢族大明皇帝,他不敢下手盜墓。而清代被視作異族統治,非正統漢族皇帝,盜起墓來,心理壓力甚小,並且可以被某些人看作是漢族人對滿族人的復仇,比如自稱自己是孫承宗的後代替祖上報仇。

四,孫殿英和普通人相比也算是人物,被蔣介石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也算是半個革命黨,革命黨更像是幾百年前反清復明組織的現代化產物,要知道早期的革命黨接受過許多反清復明組織的暗中幫助,就算是當年的國父孫中山,也有一些反清復明的組織有良好關係,如此國民黨就和這些反清復明的組織就有理不清的關係,再加上當時的民間對明朝也一直有好感,所以孫殿英不會傻到去挖掘明朝的墓。

民國政府的高層在年輕的時候可能都是滿腔熱血,身上綁着炸藥來刺殺清朝高官的經歷,雖然後來變得貪污腐敗,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允許孫殿英去挖掘明朝皇帝耳朵墳墓。只有清墓了,孫殿英盜了,甚至有很多人從心裡高興,國民黨作為執政黨不能公然贊同他的盜墓行為,但他們可以私下裡來點小動作,還是沒問題,孫殿英花點錢,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