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光輝
季光輝 |
中文名稱;季光輝 別名;季紀根 出生地;常州 出生日期;1944年 職業;高級畫師 代表作品;《八仙過海》 |
季光輝, 別名季紀根, 1944年生於常州,潤墨堂堂主,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大風堂藝術研究院顧問、蘇州吳門畫院高級畫師、無錫二泉畫院特聘導師。自幼酷愛繪畫,15歲拜常州著名人物畫家錢小安、酆志林先生為師,繼承了揚州八怪之中黃慎、閔貞等各家畫風,追溯先賢、發揚光大。特別是在創作傳統題材如《八仙過海》、《三星高照》、《百子圖》等作品中採用了上海畫派著名大師錢慧安的線條,充分顯示出傳統繪畫之功力。19歲時得到了蘇州當代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古典人物畫家、吳門畫院院長王錫麒的賞識,納為入室弟子。[1]
目錄
生平
先後受到馬士達、張繼馨、楊雲清等書畫名家首肯,特別是得到《人民畫報》書畫院孟慶利院長的高度讚揚,親題《季光輝古典人物畫選集》書名。季光輝尤其擅長古典人物畫,不僅繼承和延續了反映生活、追求藝術真善美的優秀傳統,廣泛汲取了宋代以來名家高手的精華,其獨到的新意,受到當代書畫大師、傑出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先生"筆精墨妙、神韻俱足,筆意雄健、氣韻清雅,具有古意而出新"的好評。季光輝為仿古畫磨礪六十餘載,碩果纍纍。出版發行了《季光輝人物畫掛曆》、《季光輝畫冊》、《季光輝古典人物畫選集》等作品集,先後被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博物館及國際友人收藏。個人傳略作品先後被《中華大畫冊》、《中國書畫家大典》等辭書典籍收錄,多次在全國各大城市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反響極大,被授予"中國書畫百傑""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最具收藏價值空間的著名畫家"等榮譽稱號。
步入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文化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筆墨香撲面而來,一位古稀老人正專心作畫,他就是著名畫家季光輝。這個30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是無錫市崇安區文化館無償提供給季光輝使用的。牆壁上、書桌上、沙發上鋪滿畫作,其技藝之精湛、意境之悠遠無不引人入勝、令人稱奇季光輝經歷"文革"坎坷,五味人生、豐富閱歷孕育其細膩的情感,鑄就其堅強的性格、隱忍的毅力。在當下轟轟烈烈的"美術經濟"大潮下,默默耕耘於藝術天地,太多的情愫都化作筆墨流淌於紙帛之上,有些孤獨,間或寂寞,獨行者的腳步始終堅定地追尋着前輩藝術家孤寂的足跡,跋涉於中國傳統繪畫,潛心創作,孜孜於繪畫語言的錘鍊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一種出世淡然的心念觀照社會世俗百態,以一種幾乎宗教般的虔誠對待藝術……
1974年,季光輝應常州市工藝美術廠的聘請擔任該廠工藝美術設計科科長一職,其間,季光輝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宗教民俗文化、佛像雕塑及古建園林藝術,不斷為自己的繪畫吸取營養。多年的藝術實踐和潛心研究,他的畫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得益於對宗教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對人物造型的準確把握,讓人們明確地感到宗教民俗生活的典型特徵,給人以單純、鮮明的美學意蘊。
季光輝的畫秉承大眾樂於接受、雅俗共賞、委婉秀麗、時代感強的"唯美"理念和工筆、寫實寫意相結合的畫風,以崇尚自然、關注現實、歌頌生命、倡導和諧、追求真善美為藝術價值取向。畫作都是其心靈深處迸發出的情思和生命活力,經過語言的表達彰顯出的意象化的精神狀態,讓人悅目、賞心、怡情。
在創作上,他取材廣泛,不拘一格,情致無限。從立意、選材到"置陳布勢",從用筆、用墨、設色到點、線、面的構成,均統一在其理想的"唯美"之中,並使之"眾美紛呈"。他善於處理人物背景和環境,追求景物的完美法度,讓主體和自然和諧相處,春榮秋殘四時不同景各展其情。他的山水畫精緻、完美而抒情,大氣磅礴、氣象萬千、豐富多彩、氣勢恢宏。他的花鳥畫,強調資質美、韻律美、力度美,姿態各異,生機勃發。畫樹毫峰穎脫,畫石橫劈縱斫,筆調勁峭而不恣縱。梅的挺拔和秀麗,蘭的秀潤和豐茂,竹的清脫和洒然,菊的堅貞和灑脫,荷的清雅和高潔,喜鵲、白鶴的靈氣和生動,美和神韻畢現、栩栩如生也。
最為稱道的是他的古典人物畫,不僅創新和延續了古往今來積極反映生活、追求藝術真善美的優秀傳統,還廣泛汲取了宋以來名家高手的精華,並有他獨到的新意,情真而不流於巧妍和繁複,謹嚴精整之中透露出雋秀和靈逸。他筆下的道釋人物畫秉性豁趣,淡逸質樸,勾勒方圓而相濟,骨氣血脈相通,運筆潑墨諸法兼備。仕女圖纖於高古、出韻天然、端嚴法古、雍容華麗、平凡天真、穩重而內蘊活力,清雅脫俗之氣撲面而來,雅逸傳神而又寄於法度。高士圖,行線走筆極有特色,將諸種線描融為一體,如圓勁的"鐵線描"、方硬的"折蘆描"、虛實變化明顯的"釘頭鼠尾描"等,顏面、五官、鬚髮皆精勾細描、刻意求肖、色彩潔淨。衣紋則氣運筆隨、流暢勁利、虛實起伏,既合結構法度,又不受拘於形似位置。線描的韻律更加突顯他筆下高士瀟灑的氣度以及坦蕩的風骨。
總體來說,季光輝的古典人物畫更注重營造畫面的氛圍和情境,對題材加以詩意化的理解和意象化的裁構,用輕靈舒暢的筆墨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個古代生活圖景,縮短了作品與觀者之間因"說教"而產生的心理距離。解讀其畫作,他的藝術實踐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他把自己的審美追求、藝術靈感、文學修養以及人生感悟寄托在繪畫作品中,把他的個性早已融化在與自然萬物交融的水墨之中。畫中的黑與白、濃與淡、干與濕、動與靜的交織和升華,充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詩歌的意境與音樂的旋律之美,充滿着極深的內涵和高遠的境界。觀賞他的畫作,我們能從清雅的情趣中體悟到一種現代社會生活的意境。在這一境界中,人心向善、人心思美、天趣童真、天然和諧,這既是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人們之嚮往,更是人們所追求的安嫻的心靈家園,是一處現代的桃花源。正如中國書畫大師、傑出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先生評價其畫作所說:"筆精墨妙、神韻俱足、筆意雄健、氣韻清雅,具有古意而出新。"這就高度概括了季光輝畫作寧靜、致遠、雅逸、傳神的形象特點,令觀者嘆其藝術之精妙,得其神氣之充盈,從而領略其藝術的無窮魅力,充分體現了光輝的古典人物繪畫藝術又進入了一個頂峰時期。
季光輝的仿古筆墨語言有了新的探索,顯現出一種新的言說氣象。與其他傳統畫家所不同的是,他不僅僅在筆墨本身下大力氣,也不僅僅強調筆墨本身應有的審美、標準與獨立價值,而是將過硬的筆墨與表現,很好地融合在一種營造的筆墨語境及言說的過程之中,讓人從畫面中,不僅僅是通過荷的狀物體悟到筆墨文化之美,更多地是考慮通過觀者與畫面的交流產生一種氛圍,而這種氛圍的營造者是筆墨,是筆、線、墨、塊的一種交響,在這種交響之中,人們會在心靈的深處與荷的風神對視。也就是說,將寫意很好地與語言的探索融合了起來,從而使寫意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而不僅僅是陳陳相因,更不是東挪西湊的整合。這是季光輝仿古系列作品探索極具學術價值與示範意義的一點。
縱觀季光輝的畫作及其藝術歷程,讓我們真正地感到,他既是一位具有使命感與平民意識的藝術家,又是一位樂於奉獻愛心的志願者。只要需要,他都義無反顧地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在抗洪救險、汶川地震、特大雪災、幫貧濟困、支教助學等方面,他都自覺響應,贈畫捐錢,做了無數好事善舉。季光輝既是一個藝術家,又是一位好導師,他培養了一批批美術學子,其中有許多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畫家、美術家,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年屆古稀,已享融融天倫,但他為志磨礪六十餘載,勤奮於筆耕墨耘,碩果纍纍。他的《蓮台盛會》、《百子圖》、《百美圖》、《多福多壽圖》等作品先後被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及國際友人收藏,其作品先後被《中華大畫冊》、《中國書畫家大典》等辭典收錄,並出版《季光輝畫集》。由於他的作品深受人們青睞,踵門求畫者、求學者、政界商界或用於饋贈親友者或賓館廳堂美化者紛至沓來、絡繹不絕。這與他作品傳神高雅,人品豁達謙和分不開,也與他畫技精湛、守志不阿、刻苦磨礪、淡泊自守分不開來。
文心需要的是蒙養,而蒙養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與體悟。季光輝長期勤於遊學,常年勤于思考、勤於動筆述著,一身儒雅氣質可說是其長期文心蒙養的最好註解。他學術思想清晰,又長期致力於讀書,浸染於傳統文化中,並能在當今喧鬧繁雜與世風日下的社會環境中始終堅守道統規範、堅守德行修為,以善、真、美反饋社會,對待他人,嚴修自己。修為是中國藝術走向藝術高點的必由之路。對一個藝術家來說,修為的方式雖然很多,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心智健全、知行統一式的修煉,並且在修煉過程中不斷提升認知,在提升認知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季光輝正是通過一條幾近苛刻的修為之路來不斷提升自己對筆墨、繪事的認識,並由此達到一種認識的高度。擔當既是一種對使命的認知,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擔當既是一種勇往直前的勇氣與源泉,更是一種對戰略願景的嚮往與踐行。季光輝對繪畫創作的探索,正是在行進之中闡釋着他對當下文化與審美的一種擔當的理解與認識。
季光輝曾這樣說過:"我要用書畫藝術的形式展現祖國的民俗民風,讓年輕人直觀地看到我國民俗文化的原生態,讓老年人在藝術享受中喚回塵封的記憶,讓全社會共享祖國的溫暖與和諧,從而使大家更加珍惜我們所處的時代。"季光輝,幾近畢生對吳門畫風的研習、追求與繼承、發揚,可以說,是對弘揚我國吳門畫派的貢獻。相信他在有生之年,將會創作出更加豐碩卓越的佳作,將我國的新吳門畫風推向一個高度。
人物評價
當山的厚重、海的遼闊融入一個有志者的心脈時,他應該能在藝術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濃的一筆。季光輝的繪畫藝術將會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在中國古典傳統繪畫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期盼着他四季光輝。
參考資料
- ↑ 季光輝——即將消失的古典畫作 , 今日頭條 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