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區
季風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季風區(monsoon region)是指氣候受季風影響的區域。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為主。形成原因是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具有季節變化。
形成原因
季風區的氣候受季風影響。大範圍盛行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稱季風,主要是由于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的季節變化所致。中國東鄰太平洋,夏季因大陸上氣溫高于海洋,洋面上的低層氣壓高於大陸上的氣壓,所以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濕熱的東南季風(夏季風)。而在冬季,大陸上氣溫低于海洋上氣溫,因而大陸上氣壓高于海洋上氣壓,便形成了乾冷的西北季風(冬季風)。
分布特點
全球季風區
有關學者利用季風大規模風系逆轉的定義重新劃分了全球季風區見右圖1所示,並根據季風區所在緯度劃分為熱帶季風區、副熱帶季風區和溫寒帶季風區。 總的說來,季風活動範圍很廣,一半的熱帶或者全球的1/4區域可以定義為季風氣候,它影響着地球上1/2人口的生活。
在上述季風區中,最為著名和典型的是亞洲季風區(包括南亞和東亞)。歐亞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東亞和南亞(南臨印度洋)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所以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在亞洲最為典型。
南亞為熱帶季風區,主要表現為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冬夏季風期間乾濕分明,夏季風期間為雨季,冬季風期間為乾季。
東亞季風區比較複雜,南海一西太平洋一帶屬於熱帶季風區,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中國大陸一日本一帶為副熱帶季風區,冬季30°N以北盛行西北季風,以南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或東南季風。夏季雨量豐富,冬季雨雪較少,乾濕季沒有熱帶季風區明顯。
東亞季風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它的範圍包括我國東部、朝鮮和日本等地。主要是由於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歐亞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東亞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特別顯著,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強大,其前緣強勁的偏北風成為東亞的冬季風,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控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北進,高低壓之間的偏南風成為東亞的夏季風。東亞季風對中國東部、朝鮮、日本等地區的天氣和氣候影響很大,形成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的東亞季風氣候。
中國季風區
中國作為世界上季風顯著的國家之一,有冬、夏季風交替的季風區十分廣闊。
在中國境內,由於冬夏季風的源地、強度不同,其影響範圍也不同。勢力強的冬季風影響範圍廣闊,西界位於青藏高原東側,南界可達南海中部,而夏季風的影響範圍卻要小得多。因此,人們把夏季風影響的最北界作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具體劃分是以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為界。該線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為中國的季風區,該線以西、以北的地區為中國的非季風區。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