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季風(又稱季候風)是周期性的,隨着季節變化,並且盛行風向(40%以上風頻)季節切變達120度以上(按照傳統定義,非全球性季風定義)。季風主要發生在亞洲(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西非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沿海地帶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島及東南非亦有小範圍的季風現象,但未能形成大範圍且穩定的季風氣候帶。

目錄

歷史

阿拉伯人很早已發現了季風,並稱之為(Mausim),意思為季節。古時代阿拉伯商人利用風向的季節變化特點從事航海活動,當時人們對盛行此地的季風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17世紀後期,隨着歐洲商人在這一地區航海活動的增加,人們對季風的觀察更為細緻,從而加深了對季風的認識。17世紀後期愛德蒙·哈雷首先提出海陸間熱力環流的季風成因理論[1]。隨着季風風向的轉變,雲雨等天氣現象也發生相應變化,因此季風與農業生產密切有關,從而引起廣泛關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高空資料的積累,對季風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認識,提出季風是海陸分布、行星環流及地形三者的綜合影響。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成因

海水的比熱容量遠比陸地為高,所以陸地在冬季時的降溫以及夏季時的升溫比海洋快和明顯,造成溫度上的差異。當空氣受熱膨脹,密度便會降低,因而向上升;反之亦然。這使得在夏季時陸地的氣壓會比海洋低,海洋的冷濕空氣向陸地移動,冬季時則相反,所以季風區在夏季和冬季的風向會相反。

行星風系季節移動成因

赤道附近,以北半球為例,冬半年盛行東北信風,夏半年赤道低壓隨着太陽直射點北移而北偏,使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右偏作用下偏轉成西南方向的赤道西風。信風和赤道西風方向大致相反,從而形成季風。

夏季季風

亞洲東部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原因是該地地處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影響十分明顯。該地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氣候[2]。除此之外還有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季風

在冬季,西伯利亞平原以及蒙古高原成為一個強大的冷源,由於熱力性質的差異使氣壓上升,形成由東亞吹向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冬季季風。

視頻

季風 相關視頻

專題10 季風氣候
【地理類】季風來臨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季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06-3-7
  2. 氣候,中國政府網, 200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