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行鉴禅师
孤云行鉴禅师
简介
孤云行鉴禅师(?—1661),字孤云,讳行鉴,俗姓宋,浙西嘉禾人。 生年不详,圆寂于清顺治十年(1661)五月八日。 为禅宗大鉴下第36世、临济下第32世,是致盐城永宁禅寺重兴并趋向辉煌的一代著名高僧。 孤云禅师幼年,常喜欢如痴独坐,邻里的儿童追逐嬉戏,他却巍然不动。 19岁时出家,至能仁寺削发为僧。 为了求得佛学真谛,他广参尊宿,遍访禅林。 后得到费隐通容禅师的法嗣白山宗泰禅师的机锋指点,即委体归依,并遵教赴金粟参谒密云悟和尚于武林报国院,后又参谒费隐容老人。
孤云轶事
孤云行鉴禅师参访修行,中兴门庭,全国各地弘法利生
密云悟(1566~1642),宜兴人,俗姓蒋,8岁知佛号,为临济宗30世。 出家后遍参名山,六坐道场,说法26年,为临济宗中兴之祖。 明天启四年至崇祯三年(1624~1630)住持金粟寺,大兴临济、德山禅风,有700多僧众慕道而来,使金粟寺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一大禅林。
费隐容(1593~1663),福建人,俗姓何,14岁出家,谒密云圆悟而嗣法,为临济宗31世。 崇祯十一年(1638)起主金粟六载,法化大行,如塔院、碑亭、船坊及且过、延寿二堂,均为费隐所建,有嗣法弟子20余人,遍主江浙诸名刹。 晚年迁余杭径山寺,为径山第90代祖师。
孤云行鉴禅师,因其精通佛理,知识渊博,而为密云圆悟、费隐通容二老禅师所赞许。 费隐通容老和尚很器重他,明崇祯十三年,即庚辰岁(1640年),命他为西堂主,因得薪传,成为名门高徒。 孤云行鉴禅师,于1640年春被佛教信徒蔡子谷等请住持钱塘东明禅寺。 东明山距杭州府钱塘县城北五十里。 该寺系明代虚白慧旵(1372—1441)祖师鼎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后经毁劫仅存数楹殿屋。 孤云行鉴禅师于1641年接任东明寺住持,时东明寺院呈现一种衰落景象。 面对困难,他“餐薇饮涧,啸月唫风”,“铁耕芋食,极备劳勩者”。 历经三年,重整山门,彻法源底,提宗领纲,使得日趋衰落的临济祖庭东明寺“灌莽既辟,形胜顿还。 释纲重维,灵山生色”,“祖灯辉映,道风扬幡,缁素信向,请益者云集”。 东明寺得以中兴,达到了它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孤云,实为明末清初一位重开佛寺,弘扬佛法的大德高僧,他长年孜孜不倦奔波于苏、浙、淮之间。 明崇祯十六年,即癸未(1643)年,他被阳羡绅士请往玉泉。 清顺治年间,他在全国各地弘法利生,道风远扬。 顺治二年,即乙酉(1645)年,溧阳毛公请他住法兴寺,“咸以道重望深,争相延致,师间游锡杖,四众围绕,机缘辐臻,净财云涌,法席之盛,亦云至矣”。 丁亥年(1647),他回到东明寺。 戊子年(1648),住持德清吉祥禅院。 在他到的当天便登座说法,“观者如堵,墙堂庑为圯,师无遽色,疾言端严如故,共以为神异云”。 己丑年(1649),他再赴法兴。 年末,他又尊从吴公元玠邀请,前往住持万古禅寺。 顺治八年(1651)九月,孤云禅师应盐城县官徐鸣珮、儒学夏以牧、刘若审及众乡绅孙榘、王世噩等人的礼请,赴盐城住持永宁禅寺。 在他到达盐城永宁寺的初一当天,就上堂说法。他驻永宁寺三年,亲自“向永宁搬砖弄瓦,运水担柴”,使“千年古殿今日重现,万古风规宛然如昨”; “花雨普施,摩尼四现,学者瞻风景从,麋至鳞萃,尽山水为妙音,遍树林为宝纲。即五山十刹夙称选佛之场者,未或逾之”。 孤云行鉴在盐城永宁寺开法期间,其同法兄弟和嗣法弟子也纷至盐城,经常驻锡永宁寺。 即使是在年终岁末的除夕之夜,也不例外。 这从他的《除夕》偈便可见其况: “旧年除夕濑江边,衲子团圞聚半千。 今夜古盐城角里,依然龙象列如椽”。 正是他的这种法脉人缘,从此奠定了盐城永宁寺与海内外诸多寺院的友好关系,其中包括与日本九州福聚寺的亲缘关系,并促成了此后的多次交往。 顺治十年(1653)冬十月,孤云又受海盐县官郭公等礼请住持金粟。 “先此,四方贤士大夫、缁流、衲子焚香匍匐,望其一苇即是慈航。 而师亦欲秉大愿船,济度一切。故所至或一年,或二三年,无留憇最久者。至是,自巳及丑,始不离院者,几九载。设立科仪,起衰救敝,宗风丕振,坛宇聿新,军持漉囊,往来如织。一席袈裟地,不减毗耶化城矣。”
圆寂
孤云行鉴禅师于辛丑(1661年)圆寂。 孤云禅师的嗣法弟子众多,且多有建树。 自乳峰超卓、愚山灵藏以下,有的弘扬佛法于苏北淮扬一带,有的建寺庙于江南吴越一带,有的远渡日本建寺弘法,开辟禅宗一脉新支,竞相显示出他们的智慧才能。 如弟子乳峰超卓,曾住持富安大圣寺,自觉超元重开东台三昧禅林,玉山超博曾先后住持盐城永宁寺、冈门弥陀寺、东台三昧寺、富安大圣寺等。 而其它不明所归,隐迹参游的弟子,还有许多。 在他圆寂的当天,听到消息纷纷汇集前往吊唁祭拜的达千余人。 茶毗后,他们建塔于大遮山之麓,
并伐石铭文纪念: 粤惟我师,自树不朽。 万物土罝,群言敝帚。 论海经江,决籓辟牖。 智珠在手,宝橃自口。 众难盈歬,沉疑悉剖。 解虎贮龙,狮搏象吼。 游戏挥毫,睥睨名薮。 祗林陨霜,刻期回首。 旧路天台,师先弟后。 神无灭存,超天地久。 碑铭由康熙元年(1662)赐进士出身,刑科右给事中,前礼科给事中,巡视十库监督禄米大平两仓,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邑人张惟杰撰写。 其《孤云禅师碑铭》记载:孤云行鉴禅师七坐道场说法,20多年,学侣云集。他“词锋迅利,音节爽朗,每挥尘谭禅,令远迩倾耳会心,似东风之嘘冻,不自知其涣然神解也”。 他在讲经说法之余,还常吟诗抒怀,其诗“皆理趣横逸,潇洒轶尘”。 他的书法行草,“自出机轴,不一一规模古帖”,“即智永见之,不无气慑,故海内名流隽士莫不乐与倾倒”。 孤云禅师所著有《全录》四卷、《诗偈》一卷、《东明志》三卷。清顺治十一年(1654)间,其弟子超卓、超元、海博、超勤等编纂有《孤云禅师语录》,被弟子传至日本。 今为《东明山文化丛书》编委会张炳林先生主编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孤云禅师语录》在《淮安府瓢城永宁禅寺语录》篇详细记载了孤云禅师主盐城永宁寺的因缘过程和机缘偈语。 孤云禅师赴永宁请过津渡庵与佛可法兄话旧诗:“未入永宁院,先登津渡堂。 无生漫拈弄,有话且商量。 溪上云方淡,篱边菊正黄。 相知无限意,尽在一炉香。” 赠其弟子自觉超元前往东台住持三昧寺的《示自觉上座住山》诗: “本色衲僧住山去,但向锄头边觅人。 纵遇铜头铁额汉,拦腮劈脊验疎亲”。 以及他《因闻三昧自觉首座回首因缘示偈》: “法门正好大家撑,那得功夫又转身。 汝既打翻筋斗去,传持衣拂付何人?” 这些珍贵史料,都再现了孤云禅师当时在盐城地区的弘法活动以及对典盛盐城地区禅宗丛林所作的重大贡献。 孤云 ,是清代初期盐城佛教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著名高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