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孤独的花园——“敲钟人”卡夫卡(为生歌唱)

孤独的花园——“敲钟人”卡夫卡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孤独的花园——“敲钟人”卡夫卡》中国当代作家为生歌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孤独的花园——“敲钟人”卡夫卡

我想不道卡夫卡的作品还能拍成电影,因为他书中那些荒诞的故事情节,我想象不出怎么用镜头表现出来。所以,我百度时有了意外收获,我带着敬意看了这部黑白电影《变形记》。然后开始苦苦地思索,我应该怎么看待卡夫卡?我知道他的《变形记》,也知道手里的这本《城堡》,可是我没走近过,只是知道,那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地步,现在这座《城堡》压在我手上,便觉得沉甸甸地,无法言说。我以为《变形记》是和莫言的《生死疲劳》相似?结果并不是,如果说莫言是在讲述历史和人性的原始和变迁。那么卡夫卡探讨的是另一种生存形态,如果“我”变成了这个世界都不容的孤独异类,处处惹人生厌,叫人惧怕,就像《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阿西莫多一样,在自己的家里,让自己的父母厌恶,让自己的朋友远离,让爱人无助的哭泣,那么,“我”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这是我看《变形记》以后开始的不断臆想。

我在想有了《变形记》的铺垫,我该怎么看《城堡》?他们的境遇都是那么无助,孤独,在社会的交融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最终也未能成功,我开始悲悯卡夫卡,也开始悲悯我自己。

卡夫卡在他所有的作品里都在描述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象征,《城堡》也是所有研究卡夫卡的“卡迷”们公认带有象征的暗喻,有人说那就是他的父亲,那是幼年时他的心理阴影。卡夫卡也曾说过: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父亲”的存在,曾经的威压,曾经的抑郁,每一样都在折磨着卡夫卡,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都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抑,让人禁不住想要高喊的释放。不知道曾经的卡夫卡经历了一种怎样的成长,让他变得如此抑郁。还有一些人认为《城堡》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形态,卡夫卡作为一个孤僻、内向,对社会一直有隔阂的性情,始终努力想要融进社会,却无法实现。或者像有人说的他的作品象征一种根本达不到的“正义”或者代表他几次失败的订婚……无论如何,我们要感谢卡夫卡和他的马克思·伯罗徳这位好朋友,没有执行他烧毁文稿的遗嘱,否则,我们将要在文学的殿堂失去多么重要的文学篇幅,我们会失去多少思考。

卡夫卡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上演,他的每一篇作品,连同他的晦涩深度,都在诉说他内心一个庞大的世界,但是,当时却没有几个人尝试着去理解他,只有他死后,人们才开始不断地探讨他的思想,感同他说出我们现代人有着共同的遭遇。仿佛在《城堡》的阴影下,我们像一个异类,俯瞰着整个社会的荒唐,既不能远离,又不能走近。于是,我们只好孤独地守在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遥望着,那座看似繁茂的大花园。

卡夫卡是一个让人悲悯的作家,我无法想象他在创作这些无比压抑的作品时,是怎么样心态。无法进入《城堡》土地测量员,变成让人厌恶的甲虫,无法理解一个被忘记撕掉日历的《饥饿艺术家》,无法想象在地底《洞穴》不断存在的不安全感,无法弄懂《判决》中被父亲宣判投河死刑的格奥尔格……卡夫卡在每一篇作品中都带给读者一种震惊,震惊于社会的荒唐,在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不知所从,不安,迷惘,孤独,不知反抗,一味地压抑自己,不断地为自己挖掘一个又一个感受不出安全的堡垒。

卡夫卡,让人怜悯的卡夫卡,在扭曲的世界里,却为无法扭曲自己的心灵而痛苦,他就像敲钟人在丑陋的外壳下,那颗跳动的心脏,再为这个社会敲响振聋发聩的钟声。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