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學富五車,漢語成語,【拼音】:xué fù wǔ chē,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1]

原圖鏈接學富五車

目錄

出處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

《醒世恆言》卷三二:「兼之學富五車,才傾八斗,同輩之中,推為才子。」

相關成語 

近義詞】:博大精深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反義詞】:目不識丁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是用竹子、木片做成的簡和牘,簡牘很重,當時的車又為馬車。據《墨子》記載,造得極好的車可以「任五十石之重」。這樣下來,五車書最多也就是二百五十石(擔):而又據《漢書·刑法志》記載,秦始皇「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懸)石之一」,即秦始皇白天審理案件,晚上看書,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按此計算五車書最多二百五十天就看完了。這對現在有學問的人來說,也不是很多,為什麼要用來形容人學問大呢?

其實,「學富五車」語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宋國的惠施是莊子的好友,他曾經當過梁惠王的宰相,在惠施的意識形態里世間萬物是流變無常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相對固定的狀態。他曾經說過:「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陽剛剛走到正中的地方就開始偏斜了,萬物剛剛出生就已經死去。這種觀點是從時間長流的角度來看的。惠施的見解是,萬物不變,無時不動,任何東西的性質都不是絕對的,所以各種事物間都沒有根本的區別。「天和地卑,山和澤平。」說的就是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湖一樣平,天地萬物都是合為一體的。惠施還提出過「太一、小一、大同異、小同異」等各種觀點,說的就是萬物相同也完全相異的見解。莊子對惠施的評價是:「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詰子對惠施的學識非常肯定,稱讚惠施的書多得五車也裝不下去。但莊子也對惠施的思想提出了「舛駁,其言也不中。」說的是惠施所表達的道理很駁雜,在言語方面表達得有時也不是很恰當。

這樣,「學富五車」便逐漸偏離了莊子最初的原意,從最初的寫了五車竹簡木牘書變成了讀了五車紙質的書,詞意也從最初的貶義轉化為褒義,成了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知識淵博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 

  1. 學富五車 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