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史記·張儀列傳》。 1755年費城學院學術及慈善學校是第一次學術界創辦世俗機構。1819年創立弗吉尼亞大學所建立的組織學院及大學的標準沿用至2021年。[1]

[]

目錄

基本定義

當代人學家張榮寰將學術的概念界定為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這個詞對應的英文Academia更常見的意義是指進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學與文化群體,在作這個意義用時對應於中文的學術界或學府。Academia這個詞來自於地名(Akademeia)。一所學院(academy古希臘雅典希臘語為Attic Greek: Ἀκαδήμεια;以阿提喀方言為主的希臘共通語希臘語Koine Greek Ἀκαδημία)是一種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或榮譽會籍的機構。這個名字可追溯到柏拉圖哲學學派,那裡被柏拉圖改為學習中心而聞名。這個地方位於古代雅典的外圍,大約公元前385年在希臘雅典北部的智慧和技能女神雅典娜的避難所阿卡德米亞(Akademia)建立。學術以學科和領域來劃分。這是源自於中世紀歐洲的第一所大學內的學者思想模型所定下來的三學四科。隨着社會發展,學術內容逐漸細化,各類專門的學術領域逐漸出現,研究內容也越來越有針對性。

歷史概述

古代 學術界被取名為「學院」因它是在古老雅典之城市牆壁之外的一個聖所。它是以傳說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當中有幾個橄欖樹樹叢、健身房和適合於親密聚集的地方。在這幾個花園中,種有大量植物,矗立着前園主的雕像,柏拉圖在這裡高談闊論並啟發他的追隨者。這些不拘形式的聚會成為人所共知的學院。後來,柏拉圖把他的聚會不斷發展成為教育哲學方法。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舊學院」。 柏拉圖的同事及學生建立了他的衍生方法。柏拉圖的其中一位希臘學生阿凱西勞斯建立了「中世紀學院」。另一位學生卡涅阿德斯就建立「新學院」。公元前335年,亞里士多德以他自己的理論來改進方法和在其它健身房建立了學苑。 發展早期 學術界作為一個現代機構在中世紀(350年-1450年)開始有發展。此時,羅馬帝國崩潰了而新政權開始控制西歐。從黑暗時期歐洲仍然處於許多文盲及資訊流失的時期。古老知識的貯藏庫是天主教修道院,隱士、修士和教士編寫了所有世界的知識並精心製作的抄寫書籍。這些古老的知識得以保存,安然度過黑暗時期。 任何人要到修道院才可以學習有關古希臘及古羅馬的事情及流傳下來的知識。在修道院受教只限於想成為修士和教士的人。可是到了11世紀,某些羅馬天主教教會領袖開始改革並激增了早期歐洲社會上的知識。他們相信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得、荷馬、索福克勒斯和其他屬於人民不僅為宗教的人物。修士和教士走出了修道院,開始走進城市大教堂開辦第一學校致力於進階研究。 這些最著名學校都是在波隆納、巴黎、牛津和劍橋,雖然其他的遍及歐洲各地。在這些現稱為大學的學校學習意味着通過教育方法的聚會喚作演講。在演講中,大師大聲朗誦由修士和教士所寫的原稿,而學生坐在他們的座位閱讀自己手寫的拷貝文本。只有大師才能確定學生是否達到知識水平和籌備他們自己的演講。14世紀之前,歐洲已經有超過80所大學。 博雅藝術 七項博雅藝術成被Varro及Martianus Capella編撰入晚期的課本,透過一些有能力把學習世界形象化的人他們提供規範化的結構。當時的七項博雅藝術又稱為三學四科,三學包括了語法、修辭和邏輯,四科包括了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哲學及神學是無所不包的研究,但哲學在中世紀早期主要是辯證事物。 從基督徒的文章及理解,Martianus Capella所建設的概念性計劃對西方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特別是在Chartres學校的新經院哲學及托馬斯·阿奎納的廣博工作之後,直到15至16世紀的人文主義開展了藝術和科學的新研究。 百科全書編纂者 三位中世紀作家試圖包含整體學術界及全世界學會包括:塞維爾的聖伊西多爾、格來福的聖伯爾納鐸及托馬斯·阿奎納。 彼得雅伯拉 12世紀,法國哲學家彼得·雅伯拉透過他1123年的著作「物和非」在學術界世界開始了他自己的革命。他不跟從大師在講授朗讀文章的方式,反而要求學生座在兩段互相排斥的文章之前。不先講解對錯,他要求他的學生向對方發問並得出自己的結論。不久之後,所有大學開始實驗這種「雅伯拉方法」。 經院哲學 13世紀初,聖托馬斯·阿奎納推廣他的經院哲學來為學術發動革命。經院哲學套用了雅伯拉的教育方法,但延伸得更遠。大師要求學生長期參與以檢驗兩段互相排斥文章的方式而作出的決議並運用理性來考慮宗教信念。這些決議都是根據亞里士多德從新發現的哲學,當中正尋找理性與宗教信念之間的平衡。 學會的興起 學術學會或博學學會始於一組組共同努力或互相展示傑作的學者。這些不拘形式的小組以後成為了組織和在許多情況下得到了國家批准。會員資格是限於要求當前的成員的認同並且總會員資格經常被限制某個數量。成立於1660年的英國皇家學會是這樣的一個學院。始創於1780年的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是由許多跟美國革命同樣著名的人民所建立的。學術學會作為論壇發表和出版學術著作,這個角色由學術出版來擔任。學術學會也會主辦研究和支持學者。在學術學會的會員資格在現代學術界仍然是一件有聲望的事情。 19世紀 在18世紀的殖民地美國,學術界開始從基督教分裂出來。1753年,本傑明·富蘭克林開辦了賓夕法尼亞州學術及慈善學校。1755年,被改名為費城學院學術及慈善學校。這就是賓夕法尼亞大學。這是第一次學術界創辦世俗機構。大部分的教會的教條式觀點不再左右對他們學業成績的考核。隨着學生能自由探索思想領域而不需要強加宗教角度,觀點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1819年,托馬斯·傑弗遜創立弗吉尼亞大學。他所建立的組織學院及大學的標準沿用至2021年,並為全球採用。課程取材自傳統人文科學、古典人道主義和新教徒改革的價值。傑弗遜給學生自由地談論自己所修讀的課程而不是限定所有學生只能談論同一個固定課程。宗教學院及大學都漸漸跟隨。 對公眾來說,美國在19世紀初就出現了學院運動,經典學科教育需要延伸到新的地方例如:老西北部、西紐約州、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密執安、印第安納和伊利諾伊。開始建立許多學院並得到私人捐贈支持。 18世紀歐洲的啟蒙時期,歐洲的學院開始改變了。19世紀初,威廉·馮·洪堡不單出版了哲學著作《On the Limits of State Action》更曾指導普魯士的教育制度。他介紹的教育制度讓低下階層人士更容易進入。「洪堡理念」是教育建基於獨立性、創造性、完整性及通用性。很多歐洲大陸大學植根於這些理念。可是這跟學術專門化的大趨勢相違背。 經濟轉變 80年代和90年代,學術生態上的經濟發生重大變化,讓人感覺到大災難的降臨,但也有人覺得是新世代的降臨而大學充滿了發展的空間。一些評論認為這是大學公司化。儘管他們薪水低而比其它行業需要更廣泛的教育,學術就業從來都是知識分子所渴求的是因為自主及學術自由。 雖然大學學費及收支不斷增加,情況在美國特別嚴重,但高收入的專業職位卻越來越少,卻而代之就是收入微薄的職位及畢業生勞工。科學博士常常在學術界以外找尋工作,但人文科學及很多社會科學卻驅使畢業生首選學術事業。人文科學的博士必然在收入微薄的職位與非學界就業市場之間作出選擇。因為他們的教育沒有市場價值。 事實上,博士的數量超越了教授或同等的職位導致一些問題,令人察覺是否到學界特意的安排。文化分析學家史丹利·阿諾維茲(Stanley Aronowitz)曾寫道:「當充斥着有素質有信譽的講師,大學行政人員看見教研職位只能授予服務需求很大或忠於服務的人」(知識工廠 76)。 很多了解學術界就業市場的人都建議畢業生如果需要付費就不要進入畢業學校。他們認為當被錄取而沒有學費寬免恕或沒有合理研究生薪俸,就迫使招致龐大債務,不太可能有迅速回報。 某些人相信大量嬰兒潮中的教授退休後,學術就業市場會反彈。某些人卻認為不會導致教研職位的可觀增長尤其是當大學利用低薪金附加職位來填補。阿諾維茲把這個問題歸咎對學術界整體上經濟結構更改。 在西方經濟中,失業的、非完全就業的及不理想就業的博士不斷增加,其影響是很難作出估計。

組織結構

概況 學術常以學科和領域來劃分。 隨着時日變遷,人類不斷修訂及開創學科和領域。自啟蒙時代,學術領域變得越來越專門,研究的範圍劃分得越來越小。因此跨領域的研究常常得到學術界的獎項。這也使實際行政及資助上製造困難。事實上,過往很多跨領域的研究後來變成了專門領域,譬如認知科學。簡而言之,這就是學術內部分化的歷史進程。 很多學術機構在行政結構上反映了學科的劃分,例如不同領域的課程或學部或學院。縱然有些重疊的部分(學院成員、研究及行政人員),通常每一個學院都擁有各自的行政及財政撥款。再者,學術機構一般都有整體的行政結構,沒有單一學院、學科及領域所能夠控制。學術自主是學術事業及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保證學術界相對地免受政治和財政壓力。 資格和學位 學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學術課程及資格。按典型的順序,學生完成了學士學位,接着完成碩士學位,最後才完成博士學位。這最近才在歐洲被規範為波隆納過程的一部分。雖然在某些專業及創意領域中只有一個碩士學位的老師及學者是十分常見,但在很多其他的領域中擁有博士學位及其他終極的學位的研究員及教授才是比較常見的。 學術會議 在跟學術出版有密切關係的學術會議及講座中,領域中的一些知識分子常常被邀請向更廣大觀眾闡述他們在著作或論文中的想法。這些文章的作者借着這些機會來進一步解釋著作中不夠清晰的地方。在學術會議中,學者能夠得到更快的回應及評論。由於事前已經派發有關論文,出席會議的能夠有足夠時間閱讀論文並準備一些尖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學術的定義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