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
寧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境東南部。北靠合水縣,西連西峰區,西南接涇川縣和陝西省長武縣,東南鄰正寧縣,東與陝西省黃陵縣、富縣相連。總面積2653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2013年)。全縣轄14個鎮、4個鄉: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焦村鎮、中村鎮、米橋鎮、良平鎮、太昌鎮、春榮鎮、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縣政府駐新寧鎮。
地處隴東黃土高原,縣境大部屬黃土塬梁溝壑區,東部為子午嶺。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1221.2米。馬蓮河及其支流湘樂川、平道川、九龍河、城北河將塬地切割成川塬相間的區域。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211國道和202、303省道公路過境。古蹟有楊莊小坡、康家嶺、張堡、老莊溝、石嶺子、店子溝、遇村、廟嘴坪等仰韶、齊家及周代文化遺址,政平唐塔、湘樂宋塔[1]、新寧鎮金普照寺銅鐘、現代王孝錫墓等。
目錄
歷史沿革
秦置泥陽縣,西漢析置大要、弋居縣,北魏置襄樂、定安縣。西魏置寧州,以「撫寧戎狄」為名。金大定七年(1167)改定安為安定縣。元至元七年(1270)撤安定、襄樂縣入寧州。1913年改寧州為寧縣。
1996年,寧縣面積2633平方千米,人口48.9萬人。轄6個鎮、17個鄉: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米橋鄉、良平鄉、中村鄉、政平鄉、新華鄉、新莊鄉、太昌鄉、焦村鄉、南義鄉、坳馬鄉、瓦斜鄉、盤客鄉、觀音鄉、金村鄉、九峴鄉、石鼓鄉、春榮鄉。縣政府駐新寧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寧縣常住總人口483069人,其中,新寧鎮30536人,平子鎮34535人,早勝鎮39967人,長慶橋鎮14191人,和盛鎮35509人,湘樂鎮22465人,米橋鄉23906人,良平鄉24880人,中村鄉26659人,政平鄉8260人,新華鄉15160人,新莊鄉19343人,太昌鄉15715人,焦村鄉32597人,南義鄉20478人,坳馬鄉9948人,瓦斜鄉12616人,盤克鄉25007人,觀音鄉12008人,金村鄉7538人,九峴鄉9117人,石鼓鄉16647人,春榮鄉25987人。
2008年末,全縣面積2653平方千米。轄8個鎮、10個鄉: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米橋鄉、良平鄉、中村鄉、太昌鄉、焦村鄉、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春榮鄉,共有257個行政村,1722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11.07萬戶49.65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寧縣常住總人口405614人,其中,新寧鎮38999人,平子鎮27917人,早勝鎮28636人,長慶橋鎮9103人,和盛鎮35553人,湘樂鎮18510人,新莊鎮34282人,盤克鎮28465人,米橋鄉16886人,良平鄉18355人,中村鄉25372人,太昌鄉13019人,焦村鄉36600人,南義鄉15565人,瓦斜鄉10970人,金村鄉5745人,九峴鄉7565人,春榮鄉34072人。
2013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3〕191號)批覆同意撤銷焦村鄉、中村鄉,設立焦村鎮、中村鎮。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155號)批覆同意撤銷米橋鄉、良平鄉、太昌鄉、春榮鄉,設立米橋鎮、良平鎮、太昌鎮、春榮鎮。
視頻
寧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塔魅影之甘肅寧縣湘樂宋塔,搜狐,2019-03-19
- ↑ 中國人口現狀: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