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街道
宁新街道,隶属广东省兴宁市,位于兴宁市兴田街道东南,东连永和镇、坭陂镇,南靠刁坊镇,西邻福兴街道,北毗宁中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宁新街道辖5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103163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式命名为宁新乡。建国前夕至建国初期隶属宁中区,后有分有合。1961年7月,始独立建置。1979年,称宁新公社。1987年,成立宁新镇人民政府。2004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兴宁市撤销宁新镇,成立宁新街道办事处。
2018年,宁新街道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本级收入1950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0190元、比增9%。 [1]
中文名: 宁新街道
外文名: ningxinjiedao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面 积: 29 km²
下辖地区: 5个社区、1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文峰一路
电话区号: 0753
邮政区码: 514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 10.32 万(2019)
车牌代码: 粤M
目录
历史沿革
宁新早在明清时期,便有寨仔脑、花罗墩、小洋铺等村堡建置。
民国时期建立过东四方、洋新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式命名为宁新乡。
建国前夕至建国初期隶属宁中区,后有分有合。
1961年7月,始独立建置。
1979年,称宁新公社。
1983年,体制改革,称宁新区。
1984年,成立乡人民政府。
1987年,成立宁新镇人民政府。
2004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兴宁市撤销宁新镇,成立宁新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9年,辖东风、城南、文星、横湖、新村、洋里、阳光、大圳、高陂、大路、寨仔、黄岭、大岭、水楼共14个生产大队。
1984年6月,撤销生产大队建制,改设东风、城南、文星、横湖、横新、洋里、阳光、大圳、高陂、大路,寨仔、黄岭、大岭、水楼共14个乡。
1987年,改设村民委员会14个。
1989年,改设管理区办事处14个。
1999年3月,改设村民委员会14个。
2000年,辖村民委员会14个、圩镇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500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宁新街道辖5个社区、12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新街道位于兴宁市兴田街道东南,东连永和镇、坭陂镇,南靠刁坊镇,西邻福兴街道,北毗宁中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宁新街道地处城郊宁江盆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00米至130米。
气候
宁新街道年均降雨量为1520. 9毫米。年均气温20.6℃~22.3℃,最低气温为1月2.1℃,最高气温为7月39.2℃。年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
人口
截至2010年,宁新街道总人口91667人。
截至2019年,宁新街道总人口103163人。
经济
2018年,宁新街道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本级收入1950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0190元、比增9%。
交通
宁新街道辖区内有205国道、S225线、梅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梅河高速公路兴宁境内东出口站在辖区洋里村,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宁新街道境内的中学有兴宁市宁新中学。
2018年,宁新街道投入21万元,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支持15万元建设宁中中学运动场。
社会保障
宁新街道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6675人,参保率达99.2%。年度受理医保报销861人次,报销金额31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335人,领取待遇6310人;办理被征地农民社保8925人,投保7710万元;全年核减低保户240户,至年底有480户享受低保;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92.5万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296.3亩、金额99.2万元;发放水库移民补助款160人、金额9.6万元;投入3万元采买应急救灾物资;投入10万元,建立洋里社区康园中心。
脱贫攻坚
2018年,宁新街道共收到6.3.1资金188.31万元,使用157.9万元,占比83.85%;扶持种养发展项目和产业帮扶项目97个、51.4456万元;下拨就业、产业以奖代补16.3万元;教育帮扶93人次全部落实到位;危房改造34户已全部竣工验收;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9人享受大病救助,共12.5万元。按照精准识别标准,新纳入7人,清退16人。截至2018年底,全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353人,完成脱贫325人,占比92%。
风景名胜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 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
李和美屋
李和美屋(俗称李和美),座落于佛岭居委会,建成于清光绪六年(1881年)。
李和美是该屋祖先经营的商铺商号,意为和气生财、善德为美。据载,李和美屋创建人李捷贤,字举亭,先后被诰命中宪衔加二级、资政大夫,赏戴花翎提举衔,诰封三代二品 。
该屋坐东北向西南,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68平方米,为三堂六横一围的围龙屋结构,全屋主屋与屋后半圆围龙及门前半圆形水塘,成椭圆布局。全屋有房间102间、大小厅15个、天井22个、廊亭6个、大门1个、小门6个,左右两边均有斗门楼,为双套式二进斗门。门前禾坪宽阔,约有1200平方米,半月形水塘有1250平方米。屋宇主体建筑规整大气,石柱挺立,抬梁顶架,雕梁画栋,鎏金装饰,穿花贴金,门上框雕刻两方形户对,门两侧有鼓形门当一对。
著名人物
罗孟郊
罗孟郊(1092—1153年)字耕甫,号休休,循州兴宁(今广东省梅县地区兴宁宁新区人)。他祖先居住在江西省南昌。罗孟郊早年丧父,服侍母亲很孝顺。他少年时非常聪颖,二十岁时,在兴宁神光山附近的罗岭草舍里,勤奋攻读。宣和五年(1123年)他考中举人,宣和六年(1124年)考中进士,在朝廷任大学博士职。因得罪秦桧,秦桧恨之入骨,主使御史罗汝楫奏谤罗孟郊。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罗孟郊被贬谪到江西兴军(军是宋朝行政区划名称)。到兴国后,第二年,他便在贬所逝世,终年六十二岁。高宗下诏复用张浚、胡诠、罗孟郊等五十三人。朝廷得知罗孟郊已逝世,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兴国甘棠山。
罗孟郊生当金人南侵,宋主昏庸、奸臣掌权,秦侩杀民族英雄岳飞,阴谋卖国求和之际,他目击时艰,力主抗金复国,反对投降,主使陈东等冒死上书。此义举虽未能挽宋室于沉沦,但他一片忠贞、不畏权奸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值得人民崇敬。
罗香林
罗香林(1906年—1978年)字元一,号乙堂,祖籍广东兴宁宁新镇水楼村下石陂窝祖屋。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著名学者。历任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珠海书院教授,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生平著书41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他首创族谱学,乃继甲骨学、敦煌学、简犊学之后,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编》等开创性著作,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罗香林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费尽心力,将馆藏善本与重要图籍,舶运至柳州石龙,使之免罹战火。罗香林毕生献身学术,尽瘁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人称其为梅州八先贤之一。
视频
兴宁宁新街道办裕丰罗屋十四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