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寧昌路遺址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寧昌路遺址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

所處時代;遼代、金代、元代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批准單位;中國共和國國務院

編號;7-0075-1-075

寧昌路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敖漢旗瑪尼罕鄉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城址。現存方城遺址一座,城垣夯築,方圓1公里,牆殘高2米。在城內的中軸線上偏北聳立着磚砌佛塔一座,名「萬壽白塔」。出土有一批元代柱礎石獅子飛馬石雕石螭首龍鳳紋琉璃瓦等,另有部分銀器及一枚「至大元寶」金幣,系孤品。與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出土的同類遺物非常相似,說明元代這裡有豪華的建築群。出土的元青花高足龍紋杯梨形壺 屬元代至正年生產的青花高級瓷器這為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該遺址為赤峰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寧昌路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歷史沿革

城內外曾有建築群遺址留於地表。

1974年農田基本建設會戰時,將城內建築群遺址夷平。

1988年在調查城址時發現元末至正年加封孔子制詔碑刻,從而確定為內蒙古東部元代歷史名城。

文物遺存

至大元寶金幣

至大元寶」金幣,直徑2厘米,重1.4克。面文為「至大元寶」楷書,直讀,光背,背面無文。此幣非正式行用貨幣,是元代貴族婦女所戴飾物中的「春錢」。

元青花高足龍紋杯

元青花高足龍紋杯(殘),杯殘高8.5厘米,底徑3.9厘米(修復後通高9.6厘米,口徑11厘米)。圓唇、侈口、弧腹,下呈四節竹節形喇叭狀空心高圈足,足底微外撇,細白胎,施青白釉,釉質瑩潤,足底無釉,足內壁近底有部分積釉,胎釉結合處泛火石紅,余無釉呈淡黃色,杯內底心繪折枝菊花及花葉,內壁模印雲龍紋,因缺失只剩一段,外壁繪三爪龍紋及雲紋,因缺失只留有三個三爪足及龍身一段,龍身鱗片呈網格狀,頭尾缺失,高足之四個竹節突棱均繪青花圓線紋,青花發色溫潤鮮艷,較純正,着墨重處有錫光,呈藍褐斑點,繪畫線條邊緣有暈散。

元青花梨形壺

元青花梨形壺,壺高9.5厘米,最大腹徑9厘米,口徑3.6厘米,底徑4.2厘米,垂腹,細白胎,平底無釉,底心內凹,胎釉結合處泛火石紅,壺體如梨形,執柄和流均殘失,蓋缺失,壺體兩面各繪一叢茶花,執柄下方殘端有少許線紋,流殘端近腹壁有少許火焰紋,青花釉瑩潤見縮釉點,青花發色濃艷,渾染和勾線相結合,着墨重處有錫光,呈藍褐斑點,暈散明顯。

元青花高足龍紋杯和梨形壺皆出土於元代寧昌路故址,出土地點明確,與內蒙古集寧路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器從器形胎釉用料畫工上基本相同,當為寧昌路蒙古貴族的高檔生活用具,或茶具或酒具,也是元王朝對漠北草原的恩施,結合其工藝特點及歷史背景,應屬元代至正年生產的青花高級瓷器,這為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旅遊信息

寧昌路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寧昌路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