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縣
寧武縣是忻州市轄縣。位於山西省北部[1]。總面積1944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4個鎮、10個鄉:鳳凰鎮、陽方口鎮、東寨鎮、石家莊鎮、薛家窊鄉、榆莊鄉、涔山鄉、化北屯鄉、西馬坊鄉、新堡鄉、迭台寺鄉、圪(土+廖)鄉、懷道鄉、東馬坊鄉,以及街道居民辦事處。縣政府駐鳳凰鎮(街道居民辦事處)人民大街。【註:"薛家窪""余莊"為非標準地名;"土+廖"的替代字為"土+翏"或"廖"】
地勢高峻,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5%以上,海拔在1800~2000米之間。縣境東部有雲中山,西部由管涔山、蘆芽山組成,西南部為呂梁山,北部為洪濤山,東北部為禪房山。荷葉坪海拔2783米為最高。境內河流分屬汾河、桑乾河兩大水系。名勝古蹟有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涔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馬營海森林公園、寧武關、萬佛洞、馬營海天池、寧武鼓樓、支鍋奇石、汾水源頭等。
目錄
歷史沿革
漢置樓煩縣,魏、西晉因之,永嘉年廢。北魏於今縣境東北太平村置太平郡,別置廣寧郡、神武郡。北齊廢廣寧、神武2郡入太平郡。北周廢太平郡。隋大業四年(608)於今城關西南50千米寧化村置樓煩郡,隋末陷廢。唐末於樓煩郡故治置寧武軍,取北魏廣寧、神武二郡尾字為名,後廢。
五代北漢乾佑五年(952)置寧化軍,後廢,又置固軍,屬嵐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固軍為寧化縣,故治在今城關西南寧化村。五年於縣置寧化軍,縣屬之。熙寧三年(1070)廢縣。元佑元年(1086)復置寧化縣,崇寧三年(1104)廢。金大定二十年(1180)再置寧化縣。二十二年升寧化軍為州。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州、縣俱廢。
明洪武三年(1370)置寧化所,故址在今化北屯鄉(原寧化鄉)。成化年間建寧武關。清雍正三年(1725)置寧武府、寧武縣,縣為寧武府治。1912年廢府,縣屬雁門道,道廢后直屬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58年崞縣、神池2縣部分地區劃入,屬晉北專區。1961年復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1996年,寧武縣面積1987平方千米,人口約14萬人。轄4個鎮、18個鄉:城關鎮、陽方口鎮、東寨鎮、石家莊鎮、化北屯鄉、東莊鄉、輝順溝鄉、懷道鄉、薛家窪鄉、涔山鄉、寧化鄉、東馬坊鄉、新堡鄉、春景窪鄉、大廟鄉、前馬侖鄉、下白泉鄉、西馬坊鄉、余莊鄉、圪(土+廖)鄉、迭台寺鄉、盤道梁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寧武縣常住總人口152938人,其中,城關鎮44843人,陽方口鎮19442人,東寨鎮14951人,石家莊鎮4214人,盤道梁鄉1556人,薛家窊鄉2664人,下白泉鄉2371人,余莊鄉4628人,東莊鄉2898人,迭台寺鄉4144人,春景窪鄉1519人,涔山鄉2830人,大廟鄉929人,前馬侖鄉1060人,化北屯鄉8013人,寧化鄉4581人,西馬坊鄉8689人,新堡鄉6600人,懷道鄉6196人,圪(土+廖)鄉3307人,東馬坊鄉5776人,輝順淘鄉1727人。
2001年,寧武縣區劃調整(資料需要核實):城關鎮更名為鳳凰鎮;大廟鄉、前馬侖鄉併入東寨鎮;盤道梁鄉、下白泉鄉併入薛家窊鄉;春景窪鄉併入涔山鄉;東莊鄉併入余莊鄉;輝順溝鄉併入東馬坊鄉;寧化鄉併入化北屯鄉。至此,全縣轄4個鎮、10個鄉:城區街道;鳳凰鎮、陽方口鎮、東寨鎮、石家莊鎮、薛家窊鄉、余莊鄉、涔山鄉、化北屯鄉、西馬坊鄉、新堡鄉、迭台寺鄉、圪(土+廖)鄉、懷道鄉、東馬坊鄉。共有463個行政村,473個自然村。縣政府駐鳳凰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寧武縣常住總人口161164人,其中,街道居民辦事處38410人,鳳凰鎮21067人,陽方口鎮11605人,東寨鎮17452人,石家莊鎮3731人,薛家窊鄉5661人,榆莊鄉7935人,涔山鄉3574人,化北屯鄉12818人,西馬坊鄉8346人,新堡鄉6157人,迭台寺鄉3305人,圪(土+廖)鄉3123人,懷道鄉5042人,東馬坊鄉6450人,陽方口煤礦生活區6488人。
2015年末,寧武縣轄4個鎮、10個鄉(合計14個),8個居委會、464個村委會(合計472個)。
視頻
寧武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9山西行政區劃轄11個省轄市,25個區92個縣、縣級市 ,搜狐,2019-09-06
-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 我國出生人口比例「陰陽」失調,搜狐,200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