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愷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8月17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17日) |
宇文愷(555年-612年),字安樂,鮮卑人。
宇文愷 | |
---|---|
時代 | 隋朝 |
姓名 | 宇文愷 |
籍貫 | 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陝西靖邊縣境內) |
出身地 | 陝西靖邊縣 |
出生 |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 |
逝世 | 大業八年(612年) |
宇文愷生於西魏恭帝二年(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年),為武將世家,父親宇文貴以弓馬顯名。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晉封為安平郡公。愷擅建築。隋代著名工程,多有參預。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愷為營新都副監,高熲為大監,開皇二年六月動土興建,隔年三月初步竣工,其規模計畫皆出自宇文愷。開皇四年(584年),主持開鑿廣通渠,把渭水導入黃河。大業元年(605年)主持規劃建造東都洛陽城,城分宮成、皇城和外廓城。
煬帝北巡,愷總結人民經驗,能造「大帳」,其下可坐數千人;又造觀風行殿,能容侍衛百人,下裝輪軸可推移。
卒於大業八年。著有《東都圖記》二十卷、《釋疑》一卷、《明堂圖議》二卷。
目錄
個人經歷
出生顯赫
蜚聲中外的唐代京師長安,以及東都洛陽,實際上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創建這兩座歷史名城的第一功臣是傑出的建築學家宇文愷。宇文愷,字安樂,鮮卑人,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生於長安。他出生在北朝後期一個顯赫的豪門。其父宇文貴。據《周書》本傳說,「少從師受學,嘗輟書歎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後來從軍,屢建軍功,地位也扶搖直上。北魏時,即爵封革融縣侯,官拜武衛將軍,閤內大都督。西魏時,進爵化政郡公,先後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興州刺史,大都督,小司徒,益州刺史。北周時,進位柱國,拜禦正中大夫,封許國公,曆大司空、大司徒、太保等重要官職。卒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卒,贈太傅,諡曰穆。宇文愷的長兄宇文善,西魏和北周時曆位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柱國,洛州刺史,上柱國。二兄宇文忻,十七歲時即以軍功被北周政權賜爵興國縣公,拜儀同三司,後又因戰功進位開府、驃騎將軍,進爵化政郡公,北週末位至上柱國,進爵英國公。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的宇文愷,二歲時就被贈爵雙泉縣伯,六歲時襲祖爵安平郡公,但身在將門的宇文愷卻不好弓馬,而喜好讀書。《隋書》本傳說「愷少有器局。家世武將,諸兄並以弓馬自達,愷獨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號為名父公子。」這段記載可窺知他為學的大致情況。
初露鋒芒
北週末,宇文愷累遷右侍上士、禦正中大夫、儀同三司。大象二年(580年),楊堅任北周宰相後,宇文愷又被任命為上開府、匠師中大夫。據《唐六典》卷二三「將作都水監」記載:「後周有匠師中大夫一人,掌城郭、宮室之制及諸器物度量。」又據考證,北周設有「匠師中大夫,一人,正五命」。因此可以推知,當時年輕的宇文愷已經在建築科學和工程管理方面嶄露鋒芒。
建仁壽宮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愷為營新都副監,時高熲雖為大監,不過總領大綱,而規模計畫皆出自宇文愷。開皇三年,新都建成,而倉廩尚虛,需要大量轉運關東米粟,渭水多沙,不便漕運。四年,下詔興建漕渠,令宇文愷率領水工鑿渠,引渭水通黃河,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裏,名叫廣通渠。渠成後,轉運便利,隋唐關中的富庶頗得益於此。其後,他受到其兄宇文忻被殺事件的牽連,一度罷官居家。開皇十三年,隋文帝要在岐州(今陝西鳳翔)建仁壽宮,經右僕射楊素推薦,文帝任命愷為檢校將作大匠,後又拜為仁壽宮監、將作少監。在楊素主持下,仁壽宮建造得非常華麗,成為隋文帝經常臨幸的別宮。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要營建洛陽,又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後遷將作大匠。宇文愷把東都建築得極其壯麗,因此被升為工部尚書。他曾經建造大帳,帳下可以容納數千人。又造觀風行殿,殿上可以容納侍衛數百人,行殿下裝輪軸,可以迅速拆卸和拼合。他曾建議按古制建築明堂,「下為方堂,堂有五室,上為圓觀,觀有四門」,並曾用木料製作了模型。雖然沒有興建,卻表現了他的巧思和學識的淵博。大業八年(612年)宇文愷卒。
史載著作
宇文愷在建築學方面的著述有《東都圖記》20 卷,《明堂圖議》2 卷,《釋疑》1 卷,均見行於世。但除《明堂圖議》的部分內容保存在《隋書•宇文愷傳》、《北史•宇文貴傳》和《資治通鑒》等史籍中外,其他的後來都亡佚了,這實是建築學史上的一大損失。
家庭成員
子
- 宇文儒童
- 宇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