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共和国国旗
安哥拉国旗 |
中文名称:安哥拉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安哥拉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75年11月11日 |
安哥拉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由上红下黑两个相等的长方形组成,中央的金色图案包括一颗五角星、一个弧形齿轮和一把砍刀。[1]
目录
国旗简介
国旗的旗地由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柴刀。在弧形齿轮和柴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根据安哥拉宪法说明, 红色代表安哥拉人民在殖民压迫下所流的鲜血、民族自由斗争与国防;黑色表达了对非洲大陆的颂扬;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而国旗中的齿轮、星与柴刀的黄色比喻为国家的财富,齿轮有工人与工业生产之意,星代表了团结和进步,而柴刀就象征著农业生产与武装抗争。[2]
国徽
安哥拉国徽仿佛是今日安哥拉的指南:圆形徽面上鲜红的太阳跃出海平面,新生的共和国通体发光,照亮了前程与未来;国徽左侧有玉米、咖啡和棉花枝叶组成的半弧形,它们是国家农业生产的缩影;右侧是象征工人和工业生产的半圈齿轮,工农结合,民族团结。太阳下方,在枝叶与齿轮交叉处,有一本打开的书,暗示着文化教育事业是未来发展与兴旺之本。国徽底部的黄色饰带上有葡萄牙文书写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字样。
安哥拉简介
[3]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首都罗安达,西滨大西洋,北及东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邻纳米比亚,东南邻赞比亚,另有一块外飞地卡宾达省与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
安哥拉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也有炼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卡宾达的滨海地带。食品加工、造纸、水泥及纺织等工业也比较成熟。安哥拉的经济潜力非常高,它很有潜力成为将来非洲最富裕的一个国家。作为葡萄牙曾经的属地,其有"非洲的巴西"之称。
安哥拉国力因石油生产而快速成长。该国地大物博,国土富饶,未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沿岸共蕴藏了超过131亿桶的石油,内陆也有出产钻石。
人民生活
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337家,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5名,护士23.9名。艾滋病患者约22万人,年新增感染者约2000人。2010年以来安哥拉艾滋病流行趋于稳定,感染率约为5%,是非洲国家中艾滋病传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全国疟疾发病率约为10%,农村地区疟疾发病率较城镇高14倍。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为44%。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文发展指数报告》,安哥拉2011年人文发展指数为0.486,居全球第148位。人均预期寿命为51.1岁,平均就学4.4年。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1‰。2010年安贫困率降至36.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7.4%人口营养不良。
推行“全民饮水”计划,向百姓提供质量可靠且数量充足的饮用水。通过建立小型供水系统,向城镇和农村地区供水,截止2014年已覆盖50%的城市居民和44%的农村居民。安哥拉人均用水量由2008年的67升/日增至2011年的101升/日。
由于长达27年的内战,安哥拉数十万难民逃往刚果(金)、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刚果(布)等周边国家。联合国难民署正在积极帮助安难民回国。
资源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超过131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铀、铅、锡、锌、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钻石储量约10亿克拉,铁矿17亿吨,磷酸盐2亿吨,锰矿近1亿吨。森林面积5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业资源国,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桃花心木等名贵木材。水力、农牧渔业资源较丰富。水资源潜力1400亿立方米,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5%,其余25%来自火力发电。2011年总发电量为37.2亿千瓦时。
语言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有42种民族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温本杜语(中部和南部地区)、金本杜语(罗安达和内陆地区)和基孔戈语(北部地区)等[4]。
宗教
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艺术
安哥拉文化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音乐、传统舞蹈、手工艺品、乐器、油画和沙画等。
旅游资源
姆苏鲁岛(MUSSULO)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以南,乘坐机动快艇约15分钟即可到达,是安哥拉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国内外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胜地。小岛系由宽扎河与海水交汇、经年冲积而成的水上沙洲组成,四面环水,拥有全国最好的沙滩,部分地段的海滩呈银白色,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岛上植物茂密,椰树、木瓜和芒果树果实累累,一片热带风光。沿岛遍布各色建筑,既有现代化的度假别墅,也有造型各异的非洲茅草小屋。在小岛附近还有著名的月亮谷和奴隶博物馆等旅游项目。
安哥拉人类学博物馆是安国内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每年参观者数以万计。博物馆有两层主要建筑,始建于18世纪,原是葡萄牙富人宅邸。20世纪30年代,安钻石公司买下该建筑,并进行扩建。安独立后,国家将此建筑辟为博物馆,于1976年11月初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主要有12个展厅、1个图书馆以及1个会议室。展品以实物为主,兼有部分模型、木雕、微缩景观和图片,反映了安哥拉主要部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织、祭神拜祖的历史和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展品包括安哥拉先民们农耕、粮食加工和储存、酿酒、冶炼、铸造、狩猎、捕捞、饲养家畜、用炊的各种工具、器具、武器;传统的敲打乐器、树皮制作的衣服、妇女的头饰、腰带、婚嫁、丧葬祭品,统治者和部族首领使用的象征政治权利的权仗、部族帽、雕花红木椅和面其,一夫多妻制下大户人家院落布局模型;传统宗教和西教的图腾、崇拜物、祭品面具和神事用品。
安哥拉军事博物馆是安哥拉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575年,是葡萄牙殖民者在罗安达湾与小岛交汇处构筑的一座城堡,也是罗安达市开埠建城的标志,安独立后改为军事博物馆。馆内辟有一间陈列室,陈列有安哥拉反殖民武装斗争时期和安内战中用过的一些枪支、衣物和模型、图片展览。馆内院中还保存有葡萄牙殖民时期铸造的葡萄牙国王、总督和著名诗人卡蒙斯等人的铜像。该馆还是罗安达市的制高点,登上城堡,可以远眺总统府,俯瞰罗安达海滨大道,并可观赏罗安达湾海天一色的景致。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安哥拉共和国于1983年1月12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0年11月,中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是中安建交30周年。
2010年以来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了一些经济技术援助,完成了经济住房、罗安达省医院、农村小学校等成套项目。
1984年,中安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88年建立经贸混委会机制。截止2014年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安贸易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我方出口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45.1%,进口额3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6%。中国主要从安哥拉进口原油,向安哥拉出口运输工具、钢材、电器及电子产品等。2011年,两国签署劳务合作协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