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塞美
原文名 Ernest·Ansermet
出生 1883年11月11日
瑞士
逝世 1969年2月20日
國籍 瑞士
別名 歐內斯特·安塞美、安塞美
職業 指揮家

目錄

人物介紹

歐內斯特·安塞梅(Ernest·Ansermet,1883年11月11日—1969年2月20日),又譯歐內斯特·安塞美,瑞士指揮家,20世紀重要的指揮大師之一,早年曾為數學教師,1918年創建瑞士羅曼德樂團並擔任指揮直到去世,29歲代替因病不能登台的大指揮家蒙特上台指揮而走上漫長而輝煌的指揮生涯;在好友斯特拉文斯基的推薦下,安塞美擔任俄羅斯芭蕾舞團指揮,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安塞美和Decca唱片公司錄製了一百多張唱片,他指揮的《天鵝湖》、《睡美人》、《三角帽》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一直奉為最佳演繹,完美地展現芭蕾舞台上的興奮感和音樂推動感。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安塞美對無調性音樂很反感,很質疑其價值。此外安塞美認為,指揮應該背譜指揮,不過他自己卻總是帶譜上台,因為他認為,這樣才不至於忽略細節。 他指揮的時候,手勢間接明晰,卻很能向樂團傳達自己的思想。他反對指揮家以自己的個性強加於作品之中,主張要以作曲家的風格來表現作品,這正是安塞梅指揮的一大長處。 安塞美以演繹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和其他俄國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和穆索爾斯基的作品享譽國際。特別在芭蕾舞曲方面,安塞美可謂獨霸一方。他指揮的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春之祭、羅密歐與朱麗葉都完美展現了舞台表演的興奮感和舞蹈的推動感,這恐怕是許多指揮家所不及的,一直被奉為最佳演繹。 歐內斯特·安塞梅歐內斯特·安塞梅(Ernest·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揮家,20世紀重要的指揮大師之一;又譯歐內斯特·安塞美。 1883年11月11日生於瑞士日內瓦湖畔小鎮沃韋(Vevey).29歲那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本是數學老師的他在蒙特勒(Montreux)臨時代替指揮演出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這是他首次登台指揮,從此開始了他漫長而輝煌的指揮生涯. 安塞美通常在歐洲的大城市指揮,如倫敦和巴黎,但也去過美國和蘇聯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流亡的斯特拉文斯基相識。兩人成為至交,安塞美多次指揮後者作品的首演。1915年擔任日內瓦交響樂團指揮,同時,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推薦下,他開始擔任賈吉列夫領導的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 安塞美一生中最大的功績是1918年在日內瓦創建了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其目的是栽培本國樂手人才.安塞美擔任羅曼德樂團指揮長達49年直至去世,成為與一個樂團長期合作最久的指揮家,這是個驕人的記錄. 1924年後的3年,安塞美曾兼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交響樂團的指揮,1928年曾與科爾托(A.Cortot)同任巴黎交響樂團的指揮.二戰前後,他還經常在世界各國著名樂團擔任客席指揮.1947年他在格林德柏恩歌劇院指揮布里頓《盧克萊修受辱記》的首演.1949年他帶領羅曼德樂團赴美國巡迴演出。 1969年2月20日,安塞美逝世於日內瓦,享年86歲;他去世後,樂團曾一度由薩瓦利希接棒,演奏逐漸傾向德國樂派的厚重音色,昔日安塞美時代所特有的透明輕盈的音色已經不再。 安塞美駕馭樂團的能力高超,其演奏充滿活力,表情則纖細而生動。尤其是他所詮釋的芭蕾音樂和法國音樂,敏銳的節奏感和驅使樂團所呈現的色彩,更是其他指揮所望塵莫及。 歐內斯特·安塞梅對於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和唱片收藏家來說,歐內斯特·安塞美的名字總是與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聯繫在一起,他的確為這個樂團付出了他藝術生涯的主要部分。 安塞美是一位誠實正直、不屈不撓、意志堅定的人,他不喜歡明星,而他自己卻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曾有幾年時間,他融音樂與數學為一體,還做過數學教師,但他對音樂的熱愛日漸強烈。 在巴黎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獻身於音樂事業並在洛桑獲得初次做指揮的機會。很快,命運之神就把這位年輕的指揮家推到了國際音樂舞台的最前沿。 1913年的一天,安塞美見到了後來成為他最好朋友的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當時他剛被任命為蒙特勒娛樂場管弦樂團的總監,這次會面成為他藝術生涯的轉折點。接受斯特拉文斯基的建議,迪亞吉勒夫請安塞美擔任著名的「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還在日內瓦舉辦「募捐音樂會」。1916年安塞美率領俄羅斯芭蕾舞團在美國進行了大型巡演,在150天裡演出150場,指揮了大量的艱深作品,安塞美和俄羅斯芭蕾舞團名聲鶴起並取得了連續的成功。1918年安塞美指揮了《士兵的故事》的首演,1920年首演《夜鶯之歌》和《普爾欽奈拉》,這些都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安塞美還指揮首演了埃里克·薩蒂的《遊行》(1971年),德·法利亞的《三角帽》(1919年),普羅克菲耶夫的《Chout》(1923年),最著名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為鋼琴創作的《隨想曲》(1929年)。他同時還身兼三職:除了在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工作以外,他創立了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從事音樂與行政管理,同樣的工作還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他被要求組建阿根廷國家管弦樂團。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儘管他的名聲遍及世界的各大首都,他還是謝絕了一些很有誘惑力的機會,而不遺餘力地為祖國效力,希望瑞士西部能有充滿音樂生活的大都市。創辦盧塞恩音樂節可謂是他最卓越的成功之作,其目的是為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的音樂家提供在夏季的演出機會。他很容易地在盧塞恩找到了贊助,並成功舉辦了1937年的首屆音樂節。第二年的盧塞恩音樂節隨着托斯卡尼尼的出席而人氣大增。 1939年的盧塞恩音樂節邀請到了布施和布魯諾·瓦爾特,還有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脫離了納粹政體的托斯卡尼尼。二戰以後的1946年7月2日安塞美與凱瑟琳·費麗爾和彼得·皮爾斯合作首演了本傑明·布里頓的歌劇《盧克萊修受辱記》。安塞美非常欽佩布里頓,也是他最經常演奏其作品的戰後作曲家之一。 兩年後, 安塞美被邀請去米蘭的斯卡拉劇院指揮斯特拉文斯基《彌撒曲》首演,儘管有些爭議,但他還是接受了指揮這部以充滿嚴肅冷峻而著稱的新作品。 五十年代初,安塞美的指揮生涯開始走向國際,他常常接受美國的邀請。1951年他替代生病的查爾斯·明希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舉行了21場音樂會。1951年12月23日的《波士頓星期日郵報》給與安塞美極高的評價:他們喜歡安塞美勝過托斯卡尼尼。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如果說安塞美的名字常常與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和拉威爾等作曲家聯繫在一起,還有一位作曲家是不能夠忘記的,那就是弗蘭克·馬丁。安塞美認為,這位瑞士人是我們時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1956年安塞美在維也納歌劇院首演了弗蘭克·馬丁的《暴風雨》,當時正值「音樂演出周」,布魯諾·瓦爾特和卡拉楊等都親臨現場。 在六十年代,安塞美指揮了許多經典作品,還錄製了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勃拉姆斯的交響曲和《德意志安魂曲》。 儘管他以演繹二十世紀的作品而享譽全世界,但公眾卻對他的音樂處理缺乏理解。事實上,只有不帶任何偏見地反覆傾聽這些唱片才能對他的演繹做出評估。他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曲不再有浪漫主義特徵,而運用了全新的貝多芬式的音樂語彙。同時受到國際評論界一致稱讚的布拉姆斯交響曲的演繹充滿了拉丁民族的寬宏和輕鬆,使我們想起這位德國作曲大師音樂創作的包容性。 安塞美的指揮藝術被稱作「精確的詩人」,他的詮釋以細節的精確和尋求可信的情感表達而著稱。對他來說,對作品的分析永遠不會扼殺音樂表現的真諦。均衡、精確、形式的完美和演奏的熱情是安塞美詮釋音樂藝術的關鍵所在,也是打動我們的緣由。 二戰結束後,安塞美全神貫注於當代音樂作品的創作,他熱心地為他同時代的作曲家辯護,做演講、寫文章與十二音體系抗爭。 為了闡明自己的思想,他花了15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的哲學沉思,一本打開無限研究領域的巨著《人類意識中的音樂基礎》。這本書出版於1961年,卻因不被理解而打入冷宮。毫無疑問,這方面的研究是超前的,安塞美富有幻想的理念現在已經開始得到人們的理解了。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歐內斯塔·安塞美自1946年與DECCA簽訂獨家錄音合約,錄有100多款唱片,著名的夏布里埃《西班牙狂想曲》, 肖松《B大調交響曲》,德彪西《大海》、《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女高音:丹科),杜卡《魔法師的弟子》,法雅《西班牙庭園之夜》,奧涅格《大衛王》(女高音:丹科),拉威爾《舍赫拉查德》(女中音:克列斯萍) 、《西班牙時刻》(女高音:丹科),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德》,魯塞爾(A.Rorssel) 《蜘蛛的威宴》,斯特拉文斯基《火鳥》、《彼得魯什卡》,柴科夫斯基《天鵝湖》、《法國序曲集》等現在已被陸續轉制為CD,深受廣大樂迷的喜愛。 正因為安塞梅的傑出藝術成就,近年來有多家公司紛紛出版其作品,現在這套就是由Universal於2007年推出的一套6CD盒裝版——包括其演繹的Bach、Beethoven、Debussy、Haydn等名家作品,當然斯特拉文斯基等俄、法音樂家作品也少不了,其中更包括現已絕版多年的珍貴錄音。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黃色代表尊貴、象徵皇室,對中國人來說更是如此!您所看到的正是一張與尊貴齊名的唱片——安塞美指揮的《皇家芭蕾舞曲》,它不僅裝幀考究,唱片本身代表的並不僅僅是音樂,它訴說着皇家芭蕾的輝煌歲月。 這套尊貴的《皇家芭蕾舞曲》唱片,由著名的芭蕾音樂指揮家安塞美(Ernest Ansermet 1883.11.11-1969.2.20)指揮,他曾與戴亞吉列夫有過長期合作,而且還指揮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拉威爾的「圓舞曲」、法雅的「三角帽」等芭蕾舞劇。對於發燒友來說,安塞美的錄音可說是發燒極品,亦是人人夢想典藏的經典。  這張唱片對初聽者來說,可能只是覺得音樂好聽,無法體會到安塞美音樂真正的精彩之處。但是,如果您將其他唱片與此做A-B Test,就會發現本版明顯的勝出。更何況此唱片裡演奏的並不是他的子弟兵羅曼德管弦樂團,而是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皇家芭蕾」,全部收錄的是世界古典芭蕾名著的選曲。而且,是由著名指揮家恩斯特·安塞美指揮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演錄。 內容上遴選也很考究,以柴科夫斯基的芭蕾作品作為首選,兩張CD上分別有《胡桃夾子》中6個選段和《天鵝湖》中的4個選段。其它內容。則涵蓋了德奧和東歐作曲家的芭蕾作品,如CD I上,有雷斯庇基的《古怪的玩具店》、萊奧·德利布的《葛蓓莉亞》、阿道夫·亞當的《吉塞爾》中的音樂選段;CD II上,則有舒曼《狂歡節》中的片段—「皮埃羅」、「晚餐」、「科倫拜恩的長褲」;肖邦《仙女》中的幾個片段—序曲:A大調前奏曲、C大調馬祖卡和降E大調第一號圓舞曲.愛樂友一定會發現,其它錄音公司所推出的CD 中,很少有與眥款芭蕾音樂選曲「撞車」的.安塞美對詮釋不同風格特色的芭蕾音樂作品,有着獨到的藝術領悟與掌控力.加上此專輯的錄音充滿溫暖豐厚的LP味,也非常適合作為管弦樂作品來單獨聆賞。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EMI 20世紀大指揮家系列唱片品評(歐內斯特·安塞美) 演奏: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音樂學院音樂會管弦樂團 指揮:歐內斯特·安塞美 1953-1964年在巴黎和日內瓦錄音  EMI 7243 5 75094 2 8 斯特拉文斯基:《夜鶯之歌》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德》 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巴托克:《管弦樂協奏曲》 拉赫馬尼諾夫:《死島》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拉威爾:《圓舞曲》 夏布里埃:《波蘭舞曲》 這是EMI公司出品的標題為《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中的一個部分,每集的封面都有這樣的文字:「其中包含有從未在CD唱片中發表過的罕見作品。」 安塞美與斯特拉文斯基的關係十分密切,他曾指揮俄羅斯芭蕾舞劇長達八年時間(1915-1923年),他在1918年創建了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並指揮這個樂團近半個世紀,首演了法利亞的《三角帽》,拉威爾的《圓舞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之歌》。後兩部作品就包括在這套CD唱片中。 安塞美是BBC公司初建時期的常客,也是一位在錄音方面多產的指揮家,被Decca公司戲稱為「歐內斯特大叔」。他不僅對音響試驗感興趣,也樂意信任並配合技術人員的工作。簡捷的聲音、明晰的管弦樂織體以及對力度的精湛把握是安塞美成功的法寶,所有這些在這套唱片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歐內斯特·安塞梅錄製的音樂唱片CD安塞美演繹的斯特拉維斯基的《夜鶯之歌》,以其華美多彩的風格為這套唱片開了個好頭,《舍赫拉查德》由於保持了流動的韻律感而避免了低音過重的織體結構。管樂器的獨奏像是在遙遠的地方,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非常甜美,圓號奏出的是富有歐洲大陸風格的不穩定顫音。第三樂章頗有些傷感情緒,但節慶般的終曲樂章表現出色彩斑斕的異國情調。 德彪西的牧神擁有了一段不太平靜的下午時光,而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1956年在日內瓦錄製的巴托克協奏曲真可謂是經典之作。 在拉赫馬尼諾夫陰鬱的《死島》中,費勁的弦樂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銅管和木管聲部的參與建構出宏大的音樂高潮。拉威爾的《圓舞曲》在節奏和風格方面都處理得比較好,夏布里埃那令人感到有些陌生的歡快的波蘭舞曲為這套非凡的唱片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