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平海頭社魏宅

安平海頭社魏宅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資料

等級    台南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  2003年5月13日

登錄類別  宅第

地理位置  臺南市安平區安北路121巷16弄6號

建成年代   日本大正年間(1930年代)

安平海頭社魏宅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市定古蹟,其佔地為16[1],為典型的單伸手住宅[2]。於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12月進行修復工程,翌年10月完工,並於該年11月24日早上9:00舉行該建築的竣工啟用典禮。

目錄

地方簡介

  • 從荷蘭時期開始,安平聚落的發展,先在熱蘭遮城市周邊展開,海頭、王城西、灰窯尾形成聚落,而妙壽宮、港仔尾以南昔日為海埔,後來在清領時期逐漸形成新生地,並形成新聚落。聚落出現以後,漸有海頭社、港仔尾社、王城西社、妙壽宮社(囝仔宮社、港仔宮社)、十二宮社、灰窯尾社等6社形成。
  • 而海頭社推估最早的開發時間應為西元1624年荷蘭人進佔安平,開始營建奧倫治城(後改稱熱蘭遮城)而開始。
  • 在清領初期,安平成為軍事重鎮,水師主要以此為駐紮地,並建立烽火館、海山館(海壇館)、金門館、閩安館、提標館等5大系統館舍,作為士兵住宿、飲食、祭祀以及活動空間使用。其中海山館系統的房舍,幾乎都位於海頭社聚落。
  • 而魏家祖先魏大猷擔任武官時即屬於海山館的館社系統,所以當時魏家移民入臺時,可能因此選擇海頭社為落腳之處。[3]

歷史沿革

  • 魏宅是清朝水師副總兵魏大猷後代的祖厝,原本位在海頭社文龍殿廟埕的左前方,坐東朝西,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因故於現址重建,而其方位也改成座北朝南[2]

建築特色

  • 安平海頭社魏宅為單伸手的格局,是安平常見的住宅類型,基本上為磚造建築,在牆上抹有蚵灰,屋頂為硬山頂馬背[2]
  • 該建築的入口原本有牆門,但已毀損。正廳為傳統佈置,門上有門額寫著「景星慶雲」,而在左側有一小圓拱門通往外面,至於東邊則主要是臥室[2]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安平海頭社魏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2.0 2.1 2.2 2.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957-30880-4-5. 
  3. 安平海頭社魏宅,隨意窩,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