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徽滁州特產

安徽滁州特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滁州市區飲食受到皖江風味的影響,以原味鮮美略帶咸為主;多使用「炸」等烹調技法;滁州又連接南京、揚州,飲食也體現出淮揚菜的特點,兼用「燉」等烹調方法。滁州菜注重刀工,口感酥脆,咸則咸香可口,甜則鮮醇不膩,菜餚講究根據菜品原味而烹調,滁州的飲食獨具特色,值得一品。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安徽滁州特產

分類:琅琊酥糖、馬廠酥笏牌、施集茶葉

類型:特產

地點:安徽滁州

食品類

琅琊酥糖馬廠酥笏牌施集茶葉滁菊(中國四大名菊之一)

琅琊酥糖

滁州名產琅琊酥糖,原名「面糖」、「董糖」,起源於明朝末年。它是用純白芝麻、白糖粉、富強粉、麥芽糖等為原料。生產出的糖塊厚薄均勻,骨薄如紙,剖面層次清晰,呈螺旋體,色澤為乳白色;入口酥軟,細膩無雜質,香味 濃郁甜而不膩,文人墨客贊之日:「香召雲外客,味引洞中仙」,營養豐富,老少咸宜。因琅琊山而名,系滁州傳統名優糕點。其「味甜而不膩,糯而不粘、酥而不碎」,老少咸宜,深受群眾喜愛。 酥糖亦稱「面糖」、「秦尤酥糖」、「董糖」。明末,滁州作坊開始以麥面、芝麻、糖為原料,經焙炒、加工而成,俗稱「面糖」(小包糖)。清初,有秦、尤姓兩位師傅將面糖用糯米稀骨作包衣,進行改制而成,故又稱之為「秦尤酥糖」。後一位董姓師傅又將秦尤酥糖精心改制,將糯米稀骨多層次與面糖摺疊,即謂之「董糖」。又有文人撰寫一說:「明崇禎年間,江南名藝 妓董小宛,擅長烹飪,精於製作花露,巧手會做糖食糕點。一次才子冒襄(字辟疆)生病,董小宛獨出心裁以芝麻、白糖、炒麵、糖稀、香油等原料,精心製作方塊酥糖,給冒襄食之。」其糖「酥脆香甜、開胃心爽」。後經民間流傳,人們即稱此糖為「董糖」。《崇川咫聞錄》也記載:「董糖,系冒巢民(冒襄之號)妾董小宛所造。」 民國初年,滁城多有前店後坊,製作糕點。「章三益」、「卞源昌」、「曹恆興」等店號製作的酥糖(亦名董糖),遠近聞名。

馬廠酥笏牌

酥笏牌是滁州全椒名點之一,以馬廠鎮最為可口。因其形狀象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為品茗佳品,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尤為適宜老年人食用。為明樂韶鳳所創。主料為麵粉,鵝油或鴨油、熟芝麻。將油酥和麵團揉和,反覆摺疊,擀成24層,形成 長約16厘米,寬約6厘米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爐以文火悶透。取出後清除炭火,再層層放入爐內,利用爐內餘熱,熏烤過夜即可,啟爐香氣撲鼻,放入茶盤,以手指在兩頭一按,即碎為八塊。食之有益於胃寒、食欲不振、體虛、盜汗等症。

相傳大明開國功臣、兵部尚書全椒人樂韶鳳與朱元璋君臣相洽。一日朱邀樂游金水橋,朱攜樂手,突然說:「攜手上金橋,有事不相饒。」樂跪下答道:「平生仗忠義,不畏帝王刀。」事後樂感到畏懼。一日朱元璋駕臨樂府,樂即奉上自家製作的酥笏牌請君品嘗。朱元璋拿起酥笏牌笑道:卿家心思精巧,造此笏牌,定有所奏。樂即答願交出所掌之權,回鄉告老,並口吟辭朝詩兩首。帝准其所請。故樂韶鳳得以善終,卒葬故鄉(見明清兩代縣誌)。酥笏牌製作也從樂府流傳全椒,並以馬廠鎮得以保持當年秘傳。上世紀五十年代,馬廠鎮酥笏牌傳人曾為毛主席祝壽,製作酥笏牌寄到北京,受到中辦復函稱讚。

施集茶葉

該茶外形偏平挺直,色澤翠綠,峰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清花香持久悠長,滋味醇和爽口,葉底翠嫩,是滁州特產之一。

滁菊

滁菊主要產於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滁菊偏於平肝陽,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高血壓中醫辨證屬肝陽

上亢者可將滁菊、決明子代茶飲。《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藥枕。

藝品

花籃

滁州竹編,是安徽省傳統的名牌產品,特別是滁州花籃,更是獨具一格的藝術之花,既有實用價值,又可作觀賞工藝飾品。

滁州花籃編技精巧,造型新穎,質地堅固,美觀實用,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竹編以元、毛竹為原料。滁介江淮,氣候濕潤,適宜竹類生長,且土質好,滁竹久不生蟲。據光緒《滁州志》記載:境內有「水竹、青竹、斑竹、鳳尾竹、淡竹、紫竹、慈孝竹」等多種。尤以西部山區花山等地的元竹、水竹,竹質堅韌,纖維細密,皮青簧柔,極富有彈性,最適宜編織花籃。[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