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市
安達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綏化市代管。位於省境西南部。全市總面積3586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10年)。轄10個鎮、4個鄉:安達鎮、任民鎮、萬寶山鎮、昌德鎮、昇平鎮、羊草鎮、老虎崗鎮、中本鎮、太平莊鎮、吉興崗鎮、火石山鄉、臥里屯鄉、青肯泡鄉、先源鄉。市政府駐安達鎮。
地處松嫩平原[1]腹地,地域遼闊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境西部多沼、泡分布。主要湖泊有青肯泡、王花泡、八里泡、中內泡等。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濱洲鐵路過境,301國道、203國道、304省道和G10綏滿高速公路於境內交會。景點有東湖風景區、紅湖風景區等。
目錄
歷史沿革
安達市駐地原名「諳達店」。安達是蒙古語「諳達」的音轉,意為「夥伴」或「朋友」。清末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修建車站,因附近有「諳達店」,取其諧音,稱安達站。設治時,因境內有安達站,故取名安達廳。【安達之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安達是蒙語「諳達」的轉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種說法是:安達取於東清鐵路所經的安達站。含有「平安到達」的意思。】
清初,安達一帶,為杜爾伯特旗遊獵地。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橫穿杜爾伯特境,於「諳達店」附近設安達站。1906年2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准,於蒙屬杜爾伯特旗和黑龍江將軍屬地交界處,設置安達廳。廳署駐雙安鎮(今任民鎮),隸屬黑龍江分巡道。
1912年10月,於安達廳北境東集鎮設東集鎮稽墾局,辦理荒務。1913年2月,奉令將安達廳改為安達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龍江道。同年11月1日,將安達縣所屬東集鎮稽墾局轄區劃出,設置林甸設治局。1927年11月,將安達縣喇嘛甸子車站以西地區劃歸泰康設治局管轄。1929年2月,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7年將一區(城區)改為正亞街。同年5月,偽縣公署由正亞街遷至安達站(後改為安達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初隸松江省,同年8月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歸黑嫩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後,改隸嫩江省。
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併,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1959年1月,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喇嘛甸鎮公社劃歸安達縣管轄。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安達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同年5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以原安達縣全部行政區域和肇州縣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安達市。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撤銷安達市,設置安達特區(對外仍沿用安達市的名稱),恢復安達縣。安達特區和安達縣的管轄範圍,由石油部和黑龍江省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
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安達縣,以原安達市的部分行政區域為安達縣的行政區域。即:將原安達市所屬的薩爾圖、杏樹崗、龍鳳等油區劃歸安達市(安達特區)管轄;其餘地區歸安達縣管轄。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員會下發通知,安達縣人民委員會駐安達鎮,歸松花江專區管轄;安達市(特區)人民委員會移駐薩爾圖。同年12月,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安達縣撤銷天泉區和大同區,設置安達鎮、大同鎮。1978年4月,將興隆泉、高台子、雙榆樹、八井子、葡萄花、慶陽山、老山頭、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鎮等10個公社及紅旗林場、立志辦事處劃歸安達市(大慶)管轄。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國函[1984]159號)。隸屬綏化地區。安達市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北抵林甸縣,東與青岡縣和蘭西縣接壤,南與肇東市和肇州縣毗連,西與大慶市交界。1992年末,全市總面積3586.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總人口4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萬人;滿、回、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5%。市區分設6個街道辦事處,農村設置8個鎮、9個鄉。市政府駐地市區正陽大街東段路北。(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安達市轄10個鎮、9個鄉:安達鎮、天泉鎮、任民鎮、老虎崗鎮、中本鎮、太平莊鎮、萬寶山鎮、羊草鎮、昌德鎮、昇平鎮、青肯泡鄉、火石山鄉、四平山鄉、吉星崗鄉、文化鄉、臥里屯鄉、南來鄉、燎原鄉、先鋒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安達市總人口473091人,其中:安達鎮190813人,任民鎮24419人,天泉鎮22397人,萬寶山鎮25245人,昌德鎮19913人,昇平鎮22811人,羊草鎮17656人,老虎崗鎮13393人,中本鎮12979人,太平莊鎮10594人,文化鄉9866人,四平山鄉10601人,火石山鄉13379人,吉星崗鄉15980人,臥里屯鄉17518人,青肯泡鄉15840人,南來鄉15920人,光鋒鄉4802人,遼源鄉8965人。
視頻
安達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松嫩平原:鹽鹼荒地變糧田 ,搜狐,2016-05-14
- ↑ 中國人口現狀: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