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

安通越嶺道東段入口處
[1]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 位於台灣花蓮縣長濱鄉。安通越嶺古道是第一條跨越海岸山脈連通東部海岸及花東縱谷的道路,從台東縣長濱鄉竹湖村西門溪起,經烏帽子山南側鞍部越過海岸山脈,沿安通溪通往玉里鎮樂合里,全程約13公里,沿途景觀十分原始自然,更有其深厚的歷史意涵,健行者不僅可以緬懷過去的景致,還能找尋前人的歷史軌跡。[1] 安通越嶺道自清朝至日治時期通婚、傳教及挑貨的重要道路。安通越嶺古道自1970年代荒廢後,鮮少人跡,直到2002年之後林務局重修安通越嶺古道,聘請專家勘查;東段地處偏僻因此不再修復,西段因具有人文與生態旅遊價值,於2008年重修完成。安通越嶺古道東段位於海岸山脈中段,由台東縣長濱鄉竹湖村南竹湖社區(位於台11線92.5公里)竹湖圳產業道路進入,車程約10分鐘可抵登山口 ,由登山口開始步行,至西段終點長約6.1公里。[2]而前往安通越嶺道西段入口,可經由臺30線的23.5公里處富祥橋轉產業道路,依指標行駛至4.2公里處即到達步道入口。步道沿途景色多變,各式動植物種生態豐富多樣;而途中更有涼亭設置,因地處平坦空曠,不僅能眺望花東縱谷,天氣晴朗時還可看到台灣第一高峰—玉山。適合闔家親友出遊踏青健行的好去處。 [3]

目录

景點介紹

安通越嶺道東段途中一景
 
圖片來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橫跨東部海岸山脈,清朝與日據時期,維繫花蓮玉里與長濱竹湖,內山與濱海的要道‚除了蘊含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過去更是不同族群間婚姻、宗教、生活物資的重要交流道路,同時也是部落獵人的山林獵徑。[4]

安通越嶺古道曾由清總兵吳光亮帶領弟兄在完成八通關越嶺道後,繼續帶領廣東飛虎軍,打通從內陸通往海邊的道路,定名為"成廣澳道路";日據時期,因應統治需求,曾經修繕過,定名為"紅坐道路",又因台灣總督府限制台灣民生物資的流通, 這條道路遂成為運送走私物資的重要道路。隨後國民政府遷台,隨著台11及台23等現代化道路的闢建通車,安通越嶺越遂逐漸沒落。而在2002年林務局編列預算下,於2008年安通越嶺道西段完工通行,並於2015年再次完成安通越嶺道西段。而荒廢許久的古道,近年在有心人士努力推動,以及花蓮、台東二縣林管處齊力克服困難之下打通,以就地取材及自然工法施作。其中,安通越嶺古道東段由臺東縣長濱鄉南竹湖社區進入,沿著圳路登上馬太安舊部落草原階地,至產道終點,即為東段步道入口,因較少人探訪,步道保有原始的生態環境,一路陡峭直上,十足的挑戰腿力,不過回頭即可欣賞太平洋,以及花東縱谷景色,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眺望玉山。美不勝收的風光吸引許多旅人前往挑戰及欣賞。[5]

蘊藏了豐富自然資源及人文歷史意義的步道

安通越嶺道東段遠眺一景
 
圖片來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安通越嶺道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也曾是清朝時期至日據時期,阿美族與平埔族結婚的姻親道路,也是傳教士進入後山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傳教道路,以及居民走私魚貨、菸草,躲避日警查緝的運輸道路。1970年代後,由於瑞港公路、東富公路及玉長公路的開通,安通越嶺道逐漸失去貫通海岸山脈的功能而荒廢,近年隨著觀光產業的興起,步道因蘊藏自然資源及人文歷史價值,2008年林務局重新整修約2公里長的西段步道,安通越嶺道才重新與世人見面,成為花蓮南區充滿人文與生態之美的登山健行路線,而東段部分的步道則於2016年開通。步道分為西段與東段,東西段全長13公里,而因為路段坡度及安全性考量,多數健行者會從西段入口出發。[6]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係從長濱南鄉的竹湖部落上山,雖路段大多已鋪設階梯,不過在經過日人留下的樟腦製做所遺跡,以及過去部落祖先居住的平緩台地後,迎接著登山客的是一段艱苦難行的天堂路。這段長約1.2公里、傾斜度近70°的陡升坡,從海拔300公尺一路上升至稜線約900公尺,每走一步,都考驗著大腿和臀後肌的力量。東段因較晚被發現,沿途許多路徑並不那麼清晰可見,不僅草木叢生,多處更是泥濘不堪,下雨天還有不少路段容易崩坍,加上偶爾可見各式野生動物,基於安全考量,因此建議邀集同好攀登此段以策安全。[7] 安通越嶺道是座蘊藏了豐富自然資源及人文歷史意義的步道,不僅保留著原始自然的風貌,清幽蓊鬱的森林中更是適合健行者漫步片刻寧靜及遙思當年前人披荊斬棘的艱辛歲月而發思古之幽情及感恩當下的擁有。[8]

視頻

【Hikingbook 漫遊臺東秘境步道-安通越嶺古道】

【跨越山海之間的︱安通越嶺古道】

【20150723安通越嶺古道東段 部落居民盼整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