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君強,1962年7月2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數值天氣預報高性能計算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少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教授。

宋君強
出生 1962年07月21日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知名於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宋君強[1]

1979年宋君強考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力學系,先後獲得應用力學學士學位、應用力學碩士學位;198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兼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研究員;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2004年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6年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宋君強主要從事軍用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攻關和裝備研製工作 。

目錄

人物經歷

1979年9月,宋君強考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力學系,先後獲得應用力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應用力學碩士學位(1986年1月)。

1986年1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兼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講師(1988年3月-1992年12月)、副教授(1992年12月-1996年12月)、研究員(1996年12月-)。

199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9年12月,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並行與分布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至2008年10月)。同年7月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至2016年6月) 。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大氣科學工程與技術) 。

2016年6月,擔任國防科大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躋身副軍級將領之列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宋君強長期工作在軍用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攻關和裝備研製第一線,主持突破制約軍用數值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的系列關鍵技術,解決數值天氣預報利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的高效並行計算難題 。負責研製的軍隊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先後在總參、海軍、空軍和二炮等單位投入業務運行,預報產品成為全軍各級氣象保障單位日常天氣會商、預報保障的基本依據,在部隊訓練、重大軍事行動和國防科學試驗等任務氣象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6年,宋君強負責完成20多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3項 。

"九五"期間,宋君強作為技術負責人,負責研製的軍隊重點項目"第一代軍用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和空軍重點項目"空軍航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一期工程",填補了我軍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的空白。

"十五"期間,宋君強主持研製的海軍重點項目"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和二炮重點項目"邊界層高分辨率數值天氣預報系統",解決了海軍和二炮氣象保障的急需。

"十一五"期間,宋君強主持研製了軍隊重點項目"第二代軍用數值天氣預報系統" 。

人才培養

截至2015年,宋君強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一共培養了博士生和碩士生40多名,根據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顯示,宋君強培養的博士生情況如下 :

年度 名稱 作者 學位
2015年 半隱式半拉格朗日非靜力數值天氣預報譜模式動力框架若干關鍵技術研究 楊錦輝 博士
2015年 有限區域淺水波模式的勒讓德小波譜方法研究 銀福康 博士
2014年 雲數據中心環境下並行應用與並行負載調度算法研究 鄧科峰 博士
2013年 集合變分資料同化關鍵技術及其並行算法研究 冷洪澤 博士
2012年 面向CPU/GPU異構體系結構的並行計算關鍵技術研究 盧風順 博士
2011年 GRAPES高分辨率氣象數值預報模式並行計算關鍵技術研究 伍湘君 博士
2011年 面向多核的系統級MPI通信優化關鍵技術研究 劉志強 博士
2008年 基於QSQL的高效語義Web服務發現及合成關鍵技術研究 任開軍 博士
2007年 四維變分同化關鍵技術研究與並行計算 朱小謙 博士
2007年 數值天氣預報資料同化關鍵技術及並行計算研究 趙軍 博士
2004年 Toeplitz系統的高效預處理技術和分布式並行算法研究 單潤紅 博士
2002年 面向氣象預報數值模式的高效並行計算研究 張理論 博士
2002年 數值氣象預報變分同化的伴隨模式並行計算 孫安香 博士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1年 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2年 求是獎
2002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社會任職

宋君強擔任過銀河/天河系高性能計算機副總設計師,總裝備部氣象水文技術專業組成員,國家863主題專家組成員 。

人物評價

宋君強是中國數值天氣預報和高性能計算專家,軍隊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的主要創建者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評)

宋君強任國防科大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據國防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6月2日披露,習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國防科技大學專家教授中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大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宋君強說,習主席發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給了科技人員極大鼓舞和鞭策。

  上述官方媒體的消息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君強少將已經出任國防科大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躋身副軍級將領之列。

  據中國工程院官網提供的簡歷顯示,現年54歲的宋君強(1962.7)是一位數值天氣預報和高性能計算專家,湖南省寧鄉縣人。

  宋君強1986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曾擔任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家863主題專家組和總裝備部軍事氣象水文技術專業組成員。

  宋君強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2001年獲 「中國青年科技獎」,2002年獲「求是」獎。

  2013年,宋君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

訪談 | 宋君強:以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 深入推進海洋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記者:作為全國新政協委員,第一次參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認識?

宋君強: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能之一。作為來自軍隊院校的科協界別委員,感到委員這個身份崇高神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只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堅持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深入調查研究,主動凝聚弘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能量,才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重大問題上獻計獻策。

記者:您今年提交了關於哪方面的提案?

宋君強: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協職能的重要方式,是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作為一名政協「新兵」,我結合平時的思考和研究,提交了兩個提案。一個是《加快推進大數據時代科學數據開放共享的建議》。科學數據的管理和共享是長期困擾科技界的重大問題,並已經成為制約科技創新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瓶頸。為此我提出要制定國家層面的科學數據強制性開放共享法律法規;加大科學數據共享平台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基礎研究項目科學數據的收集與共享機制;加快構建科學數據共享技術標準體系等建議。

  另一個是《關於在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中設立軍隊專項的建議》。要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離不開科技這個核心戰鬥力的支撐,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必須要有一流的科技和一流的人才。目前我軍面臨科技人才流失趨勢上升、隊伍布局不平衡和高層次青年拔尖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以我參加2016年和2017年兩個批次的「青年千人計劃」評審為例:2016年軍隊系統僅有2人最終入選,2017年無一人入選。針對這一情況,我感到軍隊在利用海外優秀科技人才庫方面可以做些工作,因此聯合空軍預警學院王永良委員和海軍潛艇學院笪良龍委員提出制定和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制定軍隊院校和科研院所針對優秀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探索建立特招入伍和文職人員之外的第三種引才方式,設立軍隊「人才特區」;針對軍隊實際情況,在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中設立軍隊專項等一系列建議,希望由此推動我軍高層次科技隊伍建設上一個新台階。

記者:作為一名從事氣象海洋領域研究的工程院院士,對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舉措有什麼樣建議?

宋君強:海洋是一個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領域,其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我國是擁有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的海洋大國,但目前還不是海洋強國。習主席提出「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戰略思想,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十九大進一步明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我們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入學習和深刻理解習主席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思想、戰略意圖、戰略部署、戰略舉措。我感到,在建設海洋強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要以戰略思維統籌全局

建設海洋強國是一項宏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首先要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以陸看海、以陸定海的傳統思維,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科技和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統籌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既要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等硬實力,也要增強全民海洋意識、海洋文化等軟實力。

02

要以創新思維引領發展

當前國際海洋治理體系進入加速演變與調整期,我國海洋事業進入歷史上最好發展期,要創新性地科學謀劃海洋事業的發展,既要開發海洋利用資源、發展海洋科學技術、也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

03

要以底線思維維護國家利益

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堅守維護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這一底線,正如習主席所強調指出,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絕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04

要以改革思維推進軍民融合

海洋是排在首位的軍民共用性強的五大領域之一,建設海洋強國必須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我國國家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海上,國家安全的最大短板也在海上。我海軍裝備技術發展水平與美國、日本等主要對手還有較大的差距,海上信息化聯合作戰能力呈現敵我雙方「單向透明」不對稱態勢。深入推進海洋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加快解決我軍建設短板弱項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搶占海洋競爭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

記者: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新征程上,您認為學校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

宋君強:海洋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國四大新興安全領域,學校要主動適應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和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緊迫需求,積極向海拓展,把海洋領域作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十分重要的增長點。以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形成若干科研方向的特色優勢,具備解決海洋領域重大基礎問題和攻克海洋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的能力;以海洋科學與工程為主幹學科,構建起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軍事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建立本、碩、博於一體的軍事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