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强
宋君强,1962年7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
宋君强 | |
---|---|
出生 |
1962年07月21日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学科研工作者 |
知名于 |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79年宋君强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力学系,先后获得应用力学学士学位、应用力学硕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宋君强主要从事军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工作 。
目录
人物经历
1979年9月,宋君强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力学系,先后获得应用力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应用力学硕士学位(1986年1月)。
1986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讲师(1988年3月-1992年12月)、副教授(1992年12月-1996年12月)、研究员(1996年12月-)。
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12月,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至2008年10月)。同年7月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至2016年6月) 。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
2016年6月,担任国防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跻身副军级将领之列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宋君强长期工作在军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第一线,主持突破制约军用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系列关键技术,解决数值天气预报利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并行计算难题 。负责研制的军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先后在总参、海军、空军和二炮等单位投入业务运行,预报产品成为全军各级气象保障单位日常天气会商、预报保障的基本依据,在部队训练、重大军事行动和国防科学试验等任务气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宋君强负责完成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项 。
"九五"期间,宋君强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研制的军队重点项目"第一代军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空军重点项目"空军航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一期工程",填补了我军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空白。
"十五"期间,宋君强主持研制的海军重点项目"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二炮重点项目"边界层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解决了海军和二炮气象保障的急需。
"十一五"期间,宋君强主持研制了军队重点项目"第二代军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
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宋君强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一共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40多名,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宋君强培养的博士生情况如下 :
年度 | 名称 | 作者 | 学位 |
---|---|---|---|
2015年 | 半隐式半拉格朗日非静力数值天气预报谱模式动力框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杨锦辉 | 博士 |
2015年 | 有限区域浅水波模式的勒让德小波谱方法研究 | 银福康 | 博士 |
2014年 | 云数据中心环境下并行应用与并行负载调度算法研究 | 邓科峰 | 博士 |
2013年 | 集合变分资料同化关键技术及其并行算法研究 | 冷洪泽 | 博士 |
2012年 | 面向CPU/GPU异构体系结构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 卢风顺 | 博士 |
2011年 | GRAPES高分辨率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 伍湘君 | 博士 |
2011年 | 面向多核的系统级MPI通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 刘志强 | 博士 |
2008年 | 基于QSQL的高效语义Web服务发现及合成关键技术研究 | 任开军 | 博士 |
2007年 | 四维变分同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并行计算 | 朱小谦 | 博士 |
2007年 | 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关键技术及并行计算研究 | 赵军 | 博士 |
2004年 | Toeplitz系统的高效预处理技术和分布式并行算法研究 | 单润红 | 博士 |
2002年 | 面向气象预报数值模式的高效并行计算研究 | 张理论 | 博士 |
2002年 | 数值气象预报变分同化的伴随模式并行计算 | 孙安香 | 博士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2001年 | 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02年 | 求是奖 |
2002年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13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社会任职
宋君强担任过银河/天河系高性能计算机副总设计师,总装备部气象水文技术专业组成员,国家863主题专家组成员 。
人物评价
宋君强是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军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主要创建者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评)
宋君强任国防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据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6月2日披露,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国防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宋君强说,习主席发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给了科技人员极大鼓舞和鞭策。
上述官方媒体的消息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少将已经出任国防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跻身副军级将领之列。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提供的简历显示,现年54岁的宋君强(1962.7)是一位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湖南省宁乡县人。
宋君强1986年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担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主题专家组和总装备部军事气象水文技术专业组成员。
宋君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2001年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求是”奖。
2013年,宋君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
访谈 | 宋君强:以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 深入推进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记者:作为全国新政协委员,第一次参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
宋君强: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来自军队院校的科协界别委员,感到委员这个身份崇高神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坚持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凝聚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大问题上献计献策。
记者:您今年提交了关于哪方面的提案?
宋君强: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政协“新兵”,我结合平时的思考和研究,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加快推进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建议》。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是长期困扰科技界的重大问题,并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瓶颈。为此我提出要制定国家层面的科学数据强制性开放共享法律法规;加大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研究项目科学数据的收集与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体系等建议。
另一个是《关于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中设立军队专项的建议》。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离不开科技这个核心战斗力的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要有一流的科技和一流的人才。目前我军面临科技人才流失趋势上升、队伍布局不平衡和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以我参加2016年和2017年两个批次的“青年千人计划”评审为例:2016年军队系统仅有2人最终入选,2017年无一人入选。针对这一情况,我感到军队在利用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库方面可以做些工作,因此联合空军预警学院王永良委员和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委员提出制定和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制定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针对优秀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探索建立特招入伍和文职人员之外的第三种引才方式,设立军队“人才特区”;针对军队实际情况,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中设立军队专项等一系列建议,希望由此推动我军高层次科技队伍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作为一名从事气象海洋领域研究的工程院院士,对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举措有什么样建议?
宋君强:海洋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领域,其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但目前还不是海洋强国。习主席提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习主席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战略意图、战略部署、战略举措。我感到,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要以战略思维统筹全局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思维,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既要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等硬实力,也要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等软实力。
02
要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
当前国际海洋治理体系进入加速演变与调整期,我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发展期,要创新性地科学谋划海洋事业的发展,既要开发海洋利用资源、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也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
03
要以底线思维维护国家利益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坚守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这一底线,正如习主席所强调指出,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04
要以改革思维推进军民融合
海洋是排在首位的军民共用性强的五大领域之一,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国家安全的最大短板也在海上。我海军装备技术发展水平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对手还有较大的差距,海上信息化联合作战能力呈现敌我双方“单向透明”不对称态势。深入推进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加快解决我军建设短板弱项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抢占海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记者: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征程上,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宋君强:海洋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国四大新兴安全领域,学校要主动适应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紧迫需求,积极向海拓展,把海洋领域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增长点。以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形成若干科研方向的特色优势,具备解决海洋领域重大基础问题和攻克海洋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以海洋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构建起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军事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建立本、硕、博于一体的军事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
参考资料
- ↑ 个人简历网
- ↑ 宋君强任国防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搜狐, 2016-06-02
- ↑ 访谈 | 宋君强:以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 深入推进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腾讯网,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