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小濂 (1860-1926),字友梅。吉林省雙陽縣人,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工詩善書,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 中文名:宋小濂 外文名:Song Xiaolian 別名:友梅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人物簡介:宋小濂 (1860年-1926年),字友梅、鐵梅。吉林省雙陽縣人,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工詩善書,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民國三年曾出任黑龍江都督兼民政長;在抗擊沙俄,捍衛國家領土完整方面做出了貢獻。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人物生平 宋小濂在近代東北史上是一位傑出人物,他與其同鄉成多祿、徐鼐霖被譽為吉林三傑。他們三人清朝曾一同任職於黑龍江省城,並且都為副都統、將軍辦理過文案,都有不同的著作。少讀詩書、考秀才,得第一名,為知府李金鏞所賞識。後為謀生,去奉天(今瀋陽)投軍。不久即受李金鏞(時任觀察使督理漠河礦務)之召,任漠河金廠文書十年,辦理文案及交涉事務。從此開始了「半生心事在籌邊,黑水黃沙二十年」的生涯。 1883年,宋小濂在郡應童子試,得到了當時代理通判李金鏞的賞識,破格取他為生員。本冀科舉入仕,不幸嚴父早逝,為謀生計,1887年秋,宋小濂赴奉天投軍。翌年夏,前往卜奎從軍。冬應李金鏞之召赴漠河金礦局,任隨辦文案兼交涉外事,從此「半生心事在籌邊,黑水黃沙二十年。」臨起程時,宋小濂的朋友們非常憂慮漠河的奇荒和寒冷,勸阻他不要前往。宋小濂一方面因當時冷峻環境所迫,另一方面深感李金鏞的提攜之恩,並欲藉此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因此,沒有依從朋友們的勸說,毅然決定要奔赴漠河。臨行前為了安慰各位熱心朋友,寫下《留別》三首,以示對友人的依戀、敘別和自己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宋小濂跟隨李金鏞奔赴漠河,一路上他毫無抱怨辛勞困苦之意,悉心考察了中俄兩國邊境。對清廷不注重加強邊防,強鄰侵境的現實,他寫了七律《雅克薩城懷古》,來抒發自己的憂國情懷,遣責清廷的腐敗無能和將國土拱手讓人的行徑。 宋小濂來到漠河金礦局,與李金鏞朝夕相處。李金鏞的言行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宋小濂尤其欽佩李金鏞在對俄交涉中不畏強權,為民請命,籌辦礦務不憚勞苦,關心部屬勝過自己的品格。因此,在漠河期間,宋小濂盡心盡力協助李金鏞處理礦務各事。 在閒暇之餘,宋小濂與同仁劉建生、屠蔭堂、鍾勉孚等10人,組成了「塞鴻詩社」。大家拈題分韻,斗險爭奇,為邊塞的文學繁榮,樹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1890年,李金鏞死於任所不久,金廠被俄人占有。經多方面交涉,方由北洋派員收回,並委宋小濂為金廠提調。 在宋小濂任金廠提調期間,他多次與俄方交涉,爭得了不少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並寫成了《北徼紀游》一書。最可貴的是他在《北徼紀游》一書中不但詳細記述了自己由齊齊哈爾至漠河的路途見聞、李金鏞創辦漠河金礦的經過,而且寫出了廣大官吏和礦工不畏寒苦,奮發創業的精神。1904年,齊齊哈爾副都統兼墾務大臣程德全求才,很欣賞宋小濂的文才與謹慎謙恭,請他在自己幕府中任文案處總理。因他才華出色,程德全保舉他試署海倫廳同知。不久,又保奏他升為道員。1906年8月12日,宋小濂被提升為黑龍江省鐵路交涉局總辦,負責鐵路交涉事宜。據理力爭,雖屢經挫折,仍不稍退讓,與俄人相持兩年余,會議140餘次,於1907年秋,終使俄國侵略者同意簽訂購地、木植兩改訂合同,收回被沙俄侵占的中東鐵路附近的十分之九的林區,增加地租和木煤稅,挽回利權。鐵路交涉事將成,撫蒙實邊事重,同年冬,出任呼倫貝爾副都統。1911年,升遷到江省民政司使司,1912年改任都督兼民政長。翌年,宋小濂被調到北京,居京6載,無所事事。1919年又起用為東省鐵路督辦。1922年掛冠復進京。是時皖系和直系軍閥把持着政權。進京後,鬱郁不得志,又加落到衰老之年,就不得不在厚俸中,過起把酒看花的有職無權,半朝半隱的閒散生活。名新居日止園,以「好學不知老」名其室曰晚學齋。 個人履歷 光緒三十年(1904),程德全任齊齊哈爾副都統(兼墾務大臣),聞知宋小濂的才幹,便調他到省城任文案處總理。因其博學多才,精通吏治,不到三年便被程提升為秩監司長官。後又試署海倫直隸廳同知(清代常於新設置地區設直隸廳,以同知為行政長官)。修築東清鐵路後,中國在哈爾濱設鐵路交涉總局,宋小濂任總辦。光緒三十二年(1906),外務部派他到哈爾濱與東省鐵路(亦稱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公司總辦霍爾瓦特會議,交涉改訂由前負責鐵路交涉的周冕迫於沙俄勢力,擅自與俄方訂立的購地、伐木合同。當時中俄所訂展地、伐木、採煤合同使中國主權受到侵犯,他和張壽增、王莘林、塗鳳書等據理力爭,與俄人相持近兩年,會議一百四十餘次,終於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廢棄前約,先後改訂上述三項合同,挽回很多主權。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後宋小濂又被任為暫護呼倫貝爾副都統,後改任呼倫貝爾兵備道員。他為加強邊疆防衛,親自踏察一千五百餘里國境線,寫出《呼倫貝爾邊務調查報告》。他整頓重設二十一座邊防卡倫、創辦學校、設置警察、清理稅制、四處巡視、撫慰地方,為呼倫貝爾地方的安定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當與俄方官員會勘西段國界時,俄人驕橫,欲將滿洲里劃入俄界。宋小濂大義凜然,堅持條約,寸土不讓。宣統三年(1911),宋小濂升任黑龍江民政長,同年又署黑龍江巡府。民國初建,宋小濂被任為黑龍江省都督兼民政長,他在黑龍江二十餘年,熟悉邊情,多次與俄交涉,屢挫其鋒,俄慮小濂,得逞其謀,乃藉齊齊哈爾巡警檢查俄籍朝鮮人之故,對北洋政府施以威脅,因此宋小濂於民國二年(1913)被調入京。 俄國十月革命後,東省鐵路長春以上段由中蘇事辦,北洋政府於民國八年(1919)命宋小濂任中東鐵路督辦。他到任後,組織新的董事會。更換管理局長,親自按站巡閱全線,勉勵職工、詢問旅客,對應興應革事項詳察通籌,著著規劃,力求改良,有《巡閱東省鐵路紀略》記其事。然而事功有成,謗亦隨之。時年六十三歲的宋小濂不得不提出辭職,後即定居於北京。民國十五年(1926),宋小濂因病逝世,終年六十七歲。 個人作品 其友王樹楠的悼詩中稱「公之偉烈彰於國防,履虎之尾,而不敢傷,不兵而武,返我侵土」。張錫鑾說他是作硬詩、寫硬功夫字、行硬事的三硬先生。宋小濂善於作詩,書法也頗具特色。其詩以古風見長,率皆傷時憂世,有感而發激昂慷慨,直抒胸臆,氣勢磅礴,感情沉鬱。他的書法則以顏真卿為宗,筆法雄健,結體遒勁,在流宕中蘊有雄渾肅穆之意。其著作除上述《報告》、《紀略》外,還有《北徼紀游》、《邊聲》、《北道集》、《晚學齋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