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宋效民

宋效民,教授,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南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海南省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水彩画艺委会委员,海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师。

目录 1宋效民 2评价

目录

宋效民

宋效民,教授,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南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海南省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水彩画艺委会委员,海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师。

多年来,近百幅美术作品发表于省市级报刊,发表论文、诗歌、散文50余篇。

主要艺术作品:

1988年 染织作品《敦煌》获日本国“株式会社”举办的“日中普丽伟尔设计 大赛”金奖。[2]

1993年 水墨作品《江雪》入选加拿大“枫叶杯”国际水墨大赛。

1994年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 油画作品《都市印象》入选海南省新世纪美术优秀作品选集。

2002年 水墨作品《山水魂》入选首届海南省水墨画展获铜奖。

2003年 论文《龙的造像》获“中南之星”优秀论文奖。[3]

2004年 水墨作品入选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成立美术作品集。

2004年 水彩画《山色印象》入选庆国庆五十五周年海南水彩画集。

2004年 作品《阴符经系列之四》入编《新世纪海南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优秀作品集》。

2006年作品《秋塬》入编《阳光·热土----2006海南油画家提名展作品集》。

2006年参加第一届海南省水彩画家提名展。作品入编《海南省首届中青年水彩画家提名展作品集》

评价

他走到水墨试验的终极

不少人都认为中国水墨画进入近当代之后的路越走越崎岖坎坷,越走越左顾右盼,仿佛前途渺茫,进亦难退亦难,不像在宋元乃至明清时代那样每一次大的变革总是如同水到渠成那样自然而然。究其因,大概不外乎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加之时代赋予的审美要求在变化提升中给传统水墨画不断造成危机感。而在危机压力下不得已动一动,吸纳一些别人的优长来些许改变自己的老面目。用余秋雨的话说就是文化的危机推进。危机确乎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然而这样的发展必然坎坷重重,而不像另一种推进——文化推进那样水到渠成。因其有着牢靠的文化依托。咱们的水墨艺术要到什么时候或曰什么条件下才能像宋元时代那样发生文化推进呢?这似乎是个很大的未知数。然而,当宋一本的数码绘画作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令人为之一震,这种文化推进现象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究其因,与数码技术的其他方面相比,可以说数码绘画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或许大多数人不同意此种说法,但是必须承认数码绘画没有其他画种那样漫长的初始阶段,而是在所有画种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或曰是建立在对所有画种及其科学总结的模拟之上。况且数码技术本身的历史就很短,软件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几乎无所不能。然而数码绘画却始终脱离不了制作,不能成功地产生出诸如油画、水墨画等成熟画种的特征性效果来。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机器毕竟替代不了人脑和人脑支配下的人手。尤其产生不了人的思维灵感,更不能实现人那种生活体悟与文化修养交融而产生的作品,如若画山水,效果不过与《芥子园画谱》的刻版印刷品相仿佛。而更多的数码绘画则无从追求某个画种的审美效果,只是走一走今天的国画家已经摒弃了的“勾线填色”拙路,总之皆不足观,甚至令人感到这种高科技的产物只是一种游戏而已。

然而当宋一本的数码绘画作品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前面所述的一切倾刻被击得粉碎。对笔者而言,立时想起的是一则掌故:有人问毕加索对现代主义画家保罗.克利的评价,老毕从他那衰老胸腔里迸发出几个简单的音节——“拿破仑”。除此,老毕别无他语。对于那位横扫欧洲的伟大统帅的名字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他以“侵略”的方式改变了欧洲自中世纪形成并延续的旧秩序,从而进入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尽管他个人最终是失败者,但他给后世留下的是政治军事的精英效应。所谓精英效应,就是某一社会文化行为因天才人物的介入而发生飞跃——质的改变。譬如中国的传统戏剧,从上古即已有之,但一直处于原始的媚神状态,直到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极度歧视,所谓“九儒十丐”,致使王实甫、关汉卿等文化精英介入“下里巴人”的戏剧,倾刻间便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之所以引用这则掌故,实乃宋一本的介入数码绘画确乎在这个领域起到了精英效应,终于使这一绘画手段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个另类,并且使其摆脱了制作之嫌,而真正成为了创作。也就是他使其作品完全具有了传统水墨画的一切特征和表现力,同时摒绝了任何形式的模拟仿制(但凡机器,其复制的能力总是很强大)。宋一本曾经倾心于诸如东山魁夷的那种静谧平淡的惟美画境,醉心于旷逸淡泊的一派平和天真的祥和古拙之趣,而这正是自董源巨然以来的山水画真源。而能够理解并营造这样的画境,需要有相当深厚的国学修养,其实质是把老庄哲学具象为生活的艺术表现。许多今天醉心于传统的画家可以把古典山水画学得十分地道,但是与古人原作相较,总让人觉得缺了一点什么,那就是陶渊明、谢灵运乃至王摩颉、孟浩然诗歌的韵味。这种韵味不是技巧可以造出的,而是画家的文化修养对作品表现的潜移默化,而这正是所谓文人画的神髓所在。今天“新文人画”大行其时,之所以要冠之以“新”,实在是因为其韵味并不“纯正”,是故很多人走了夸张变形的路子,似乎在追求稚拙,而其实是藏拙,是故所谓笔墨不只是技术,更是文化——国学的修养,只有修养达到了相当程度,方能一点一划甚至无心的落墨都富于高妙的表现力,都有令人动心的力量。故摆在数码绘画尤其是宋一本这样有志用软件技术完成中国水墨画的人面前的一大课题就是如何使作品产生丰富的笔墨感觉。这在许多人面前几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路障,然而宋一本竟然轻松地越过去了。并且他并不是得力于某种新研发的软件,而是他用鼠标在刻画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段,这可能给人产生神秘感,但说白了并不神秘,而是宋一本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全面的画家,他从少年时代便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在领悟大师的思想的前提下融合自己个性,对他来说,绘画实践并不是艺术的追求,而是人生的需要甚至生理上的需要。所以他在每一次实践中都是处于不满足于既成效果的状态,甚至否定的态度。而时时刻刻在寻觅改变这一画法的新的路径或曰突破点。他善于观察和想象,能抓住对象的特征而运用凝练的富于运动感和节奏感的刻画,加以廓清与突出,显出灵气,他从极度夸张到极度写实,再从写实仍返艺术的夸张,往往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像音乐一样处理调子的强弱,其作品无论布局、结构、色彩安排,很注重疏密聚散,显出韵律感,因而富于吸引力,耐人寻味,匠心独运,随不同对象和感受,画出不同风姿。这些都使得宋一本能够很快地把数码绘画“玩”得炉火纯青,从而使数码绘画登堂入室成为一个拿得出手的画种,并且也是水墨试验的终极(脱离了物质的水与墨)。

当然,既然宋一本的画定位于水墨画,那么宋一本的成就恰恰在“上好的笔墨是不显笔墨的笔墨”,其特长是有充分的笔墨感觉而不见具体的笔墨痕迹,在他的作品中时有“飞白”的效果却没有笔毛的拖痕,——欣赏国画者可能习惯了从画面上寻觅笔痕,然而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需求已发生变化,盖因现代人感情更为丰富,传统的审美需要已不能满足,因此对代表感情的色彩要求更为强烈,特别是需要用色彩代表感情,渲染气氛的题材及场面绘画仅用水墨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宋一本打破中国画以固有色为主的习惯,加强色彩的夸张对比,根据作品的的需要和情感去主观地安排色彩,变传统“随类敷彩”为“随意敷彩”。在材料使用上突破中国画颜料单一的局限,引用更丰富鲜丽的数码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气息的画作来。宋一本正是在这种多元革新意识的感召下进行数码绘画试验的。新的视觉要求造就了数码技术也造就了宋一本的成就。中国画在当代可谓为真正的多样化时代,纵观西洋美术史,风格的演变替代往往成为时代划分的标志,但各种新风格的确立都包含着对传统形式的排斥和否定。这对宋一本来讲是痛苦的,因为他从传统走来,他的艺术生命其实是传统所赋予的,这,就是他采用的是现代技术的结晶——数码来作画,而表现的或曰选择的内容则是水墨山水画,这是一项艰难的选择,因为这实属“实验水墨”的范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水墨实验或曰制做异军突起,画家充分利用泼、冲、洗、揉、喷洒、拼贴、拓印等等手段,甚至使用了电吹风、喷枪等工具,以求笔墨难以表现的各种肌理,创造了极具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意识的新的艺术语言。开始了从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的置换试验。这一过程,宋一本是整个参与了的,可以说,宋一本的个人绘画史就是中国的水墨实验史,直到最终他彻底地摆脱了物质的水墨,升华到了虚拟的水墨境界中,这一过程像极了佛家苦修者的最后精神摆脱了肉体,进入完全自在的本真状态,也如同烈火中自焚的凤凰,在烈火中涅盘再生。因此当我们想起毕加索对保罗.克利的那句著名评价时,就会觉得他有点大而无当,按照美术界的惯例,应是以画家来对比画家的,例如说某某总爱用大痴不死、青藤再世等等。那么对于宋一本,我所想到的是一位现代观念艺术的奠基者杜尚,这位法国现代艺术大师一生不拘于任何风格,尝试了各种惊世骇俗的“创新”,他认为作者的思想观念远比物理传达的作品重要,作品不过是观念的载体,因而无足轻重。作为观念艺术的实践者,他们无视传统艺术的认识与创作方法,不惜用哲学思考和文学思维来构成作品的主体,从而排斥创作中的情感因素,将内心思考的内容当作艺术的本质,因而观念艺术家的的创作大都异乎寻常,出人意表,他们觉得观念、理想或意象无法用造型毫无遗漏地表达,但是用“过程—状况—信息”的传达方式则能更好地实现目的,因而注重信息传达功能,而不是物质化的艺术产品。故尔观念艺术又被称为“形而上艺术”。宋一本正是这样的画家,历经三十年的苦苦求索,他和杜尚一样,在体验了各种现代意识的思考与创作之后,在现代科技文明、社会矛盾冲突、人性的压抑扭曲、种种现实的生存问题,乃至价值观的变化等等都在缠绕心灵,引起痛苦的思考,这种逻辑思维的心理动机终于导致对艺术进行理性思维的“形而上艺术”。同时也就带来了绘画表现手段的根本性改变。即以“写画”替代了“绘画”使他钟情的中国画从“再现”进入了“表现”;从“他律”走进了“自律”。中国画的笔墨之所以成为可以脱离物象而独立存在的内容,正是一个这样的过程。笔墨成为一种形而上的审美符号。写意精神才由此而定格。宋一本就是这样又走过了水墨画发展的全过程。

当然,以数码技术作画,笔墨写意是不可能的,但宋一本的数码作品其实质却不是做画,而是写画,“写”是有明确含义的,技术面比较狭窄,是故宋一本的做画是将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写画的复原,是对绘画本原的回归。数码绘画的鼠标较之毛笔更易于把握,故其创作心态更为轻松,并且可以随时更改,可以任意拓展想象的空间,将才情尽情发挥出来。作画过程也是一气呵成,爽快淋漓。画家的文化品格、艺术思维、功力技巧充分融通,充分表现。中国画的作画过程中的几乎一切要依靠“功夫”才能避免的缺撼——诸如不能改写、不能覆盖、不能重复描画等等都不再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使得观念艺术的根本宗旨——任何人都能成为画家成为事实。宋一本在这个领域所起的“精英效应”正是在此,将他喻为中国的杜尚也就不为过了。

词条标签: 宋效民

信息来源

  1. 宋效民,教授,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南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海南省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7-3-15
  2. 1988年 染织作品《敦煌》获日本国“株式会社”举办的“日中普丽伟尔设计 大赛”金奖。,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7-3-15
  3. 2003年 论文《龙的造像》获“中南之星”优秀论文奖。,百度文库 - wk.baidu.com/view/d...-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