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晟
宋晟(?8月22日-14078月4日 [1]),字景陽,一作景暘[2]。鳳陽府定遠縣(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初年名將。
宋晟早年隨父兄投奔紅巾軍,參與抗元起義,累功至天寧翼元帥、總兵官等職。
明朝建立後,他歷任武德將軍、懷遠將軍、龍虎將軍,輾轉福建、江西、大同、陝西等地,治理有方。自洪武十二年(1379年)起出鎮涼州,抵禦北元及西番進犯。他率軍遠襲哈密,並隨大將藍玉遠征罕東,使明朝軍威遠播至西域。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南下討平廣西諸苗叛亂。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隨燕王朱棣(明成祖)出塞。
建文帝即位後,再鎮涼州。靖難之役後,宋晟入朝覲見,被改授為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旋即以平羌將軍再鎮涼州,更受倚重,賜號推誠輔運宣忠效力武臣,封西寧侯;兩個兒子分別娶成祖之女安成公主、咸寧公主,顯赫一時。
永樂五年(1407年),宋晟病逝於肅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補封寧國公[3]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宋晟 | 出生時間 | 不詳 |
別 稱 | 宋景陽 | 去世時間 | 1407年8月4日[1] |
字 號 | 字景陽,一作景暘 | 出生地 | 鳳陽府定遠縣 |
所處時代 | 明朝 | 官 職 | 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平羌將軍 |
民族族群 | 漢族 | 爵 位 | 西寧侯→寧國公(追封) |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早立戰功
- 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宋晟隨父親宋朝用、兄長宋國興前往投奔紅巾軍,參加抗元起義。
- 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宋晟跟隨父兄參與攻克濠州(今安徽鳳陽)、擊敗賈魯的戰役。
- 至正十四年(1354年),又隨紅巾軍將領張天祐攻克五河、泗州、盱眙。
- 至正十五年(1355年),宋氏父子再隨紅巾軍大將朱元璋(後來的明太祖)攻取和州,渡江陷採石、太平二地,並跟隨攻克溧陽。在進攻集慶路(今江蘇南京)的戰鬥中,宋國興戰死,宋晟於是奉命繼承兄長的職位。 [4]
- 至正十六年(1356年),宋晟與宋朝用從攻叛將陳兆先(一稱攻陳也先)的水寨,將其攻克,並隨克集慶,宋朝用升任廣德元帥。次年,宋晟又隨宋朝用攻取宣州。此役之後,宋朝用因年老請辭,被改授為天寧翼元帥,留居應天府(原集慶路),不再統兵。此後,宋晟獨自隨鄧愈攻克徽州,受到賞賜。
- 至正十八年(1358年),宋晟被「召入侍衛」。次年,承襲父職天寧翼元帥。
- 至正二十年(1360年),宋晟受調出征饒州及江西轄下諸郡,將其依次平定。又充任總兵官,率軍討平諸山寨。[5]
撫治各地
-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此年,宋晟率軍攻克建寧(今福建北部),並留駐此地。朝廷新定官制,實授宋晟為武德將軍、建寧衛正千戶
- 洪武四年(1371年),宋晟升任懷遠將軍,成為新設立的建寧都指揮使司的都指揮同知。同年冬,他被召還,改調為江西都指揮使。
- 洪武九年(1376年),被調至大同府鎮守,授官龍虎將軍。
- 兩年後,又被調至陝西鎮守。 宋晟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治軍撫民,能做到「不嚴而肅」。[6]
威極西域
- 洪武十二年(1379年),宋晟因罪被降為涼州衛指揮使。次年,他追擊北元兵至白城,俘獲眾多士兵及馬匹。 [7]
- 洪武十五年(1382年),宋朝用病重,朱元璋命宋晟回京侍奉。
- 洪武十七年(1384年),宋朝用病逝,宋晟服喪完畢,再次出鎮涼州。 同年五月,宋晟討伐屢次寇邊的西番叛亂首領,直抵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斬殺其首領伊蘇爾戩等。又擒獲北元海道千戶也先帖木兒、國公把都剌赤等人,俘獲其部屬一萬八千人,將他們的首領格布達爾等一百五十人送到京師,挑選其中的精銳一千人補充為部伍,其餘擇地安置,允許其「耕牧自便」。 朱元璋驛召宋晟回京,再三獎諭,重任他為都指揮使,進官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命他回鎮涼州。宋晟與在西北練兵的大都督府僉事濮英在河西的一系列軍事活動,深入到了河西地區最西端,兵鋒直指哈密,給盤踞在河西的前元勢力以沉重打擊。 洪武十九年(1386年),宋晟被召回朝中,升任驃騎將軍、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獲賜鈔幣及文綺。父祖三代皆獲贈官。事畢後,他仍然返鎮涼州。[8]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夏、秋之際,朱元璋兩次遣使趕赴涼州,賞賜宋晟鈔幣、文綺等物。九月,宋晟開始執掌甘肅地區的軍政事務,成為陝西行都司的重要人物 。
-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哈密寇邊,宋晟充任總兵官,與都督劉真率軍討伐。哈密離肅州有一千多里。宋晟令軍中多備乾糧,倍道兼程,乘夜推進到了城下。天亮時,明軍金鼓之聲震動遠近,趁勢攻克此城,生擒哈密王子別兒怯帖木兒、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殺其國公,俘獲一千三百人,將其部落和輜重收繳而歸,所獲牲畜全部賜予出征將士 。從此外族懾服,明朝軍威遠播至西域。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宋晟以總兵官隨大將藍玉出征罕東,巡行至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走。九月,罕西西番率軍入侵,藍玉命宋晟率軍將其討平。之後凱旋班師。此役,明軍共擒斬番軍七千五百餘人,繳獲馬二千五百匹、牛羊十萬頭[9]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月,宋晟兼署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事。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宋晟被調任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宋晟充任副總兵官,隨總兵官周興出開原,在遼東腦溫江遇敵,其酋長西陽哈逃走。明軍追至甫答迷城,俘人畜共數千而還。 [10]
驅馳南北
-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廣西帡幪諸寨苗人連結叛亂,宋晟被任為征南右副將軍(一作右副總兵官),率師出征,擒斬叛軍七千餘人。平亂後,宋晟班師回朝。
- 洪武三十年(1397年),宋晟總領羽林八衛的部隊,討平五開、龍里十三洞苗人的叛亂。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宋晟出鎮開平,隨從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出塞,擔任左翼。回師後,宋晟又築萬全衛等城,方才回鎮。 [11]
再鎮甘肅
- 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因宋晟「威信久著涼州」,於是命他以總兵官再鎮甘肅。
-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于靖難之役中取勝,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宋晟聞訊,入京朝見,被朱棣擢升為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授宋晟為平羌將軍、總兵官,命其返回甘肅鎮所。 十一月,宋晟諜知帖木兒帝國準備東征,於是奏報朝廷。朱棣命寧夏總兵官何福加強守備。 [12]
- 永樂三年(1405年)二月,朱棣命宋晟「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嚴加守備,防備帖木兒及其盟軍入侵。四月,又命工部賜宋晟、何福火藥、兵器,以加強軍力。 七月,宋晟命人宣示朝廷恩德,成功招降北元平章把都帖木兒(吳允誠)、倫都兒灰(柴秉誠)等部眾五千人,並附帶馬駝牛羊一萬六千頭,邊陲得以安寧。朱棣降敕獎諭,於十一月命都督徐膺緒、禮部左侍郎趙羾持節前往甘肅,在軍中冊封宋晟為西寧侯,賜號推誠輔運宣忠效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食祿一千一百石,允許其子孫世襲侯爵(《明史》僅稱「世指揮使」,此采《明太宗實錄》及《明史·功臣世表》之說)。
- 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朱棣聞知北元鬼力赤、阿魯台等動向不明,有南侵之意,遂命宋晟練兵修城,以防其入侵。閏七月,宋晟奏言四事。朱棣詔令施行後兩條建議,並稱讚宋晟盡心國事,命有司在鳳陽縣賜其田宅池塘等產業。[13]
宋晟共四次出鎮涼州,前後二十餘年,威信遠達邊陲。朱棣因宋晟是舊臣,且有大將之才,所以專任他以邊事,凡有奏請,總是批准。御史彈劾宋晟自專。朱棣說:「任人不專則不能成功,況且大將統制一邊,怎能完全拘泥於文法?」即敕令宋晟可以便宜從事。 宋晟曾請入京朝見,朱棣回報說:「如今西北的邊務,全部託付給卿。不是朝廷召命,不要總來朝。」 [14]
功業未竟
人物功績
宋晟自洪武十二年(1379年)起,四次出鎮涼州,前後長達四十餘年,期間屢敗北元及西番進犯,「威著西鄙」[16] ,又南平諸苗叛亂,今列其戰功如下:
- 洪武十七年(1384年),率軍大破西番,直抵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斬殺其首領伊蘇爾戩,又生擒北元海道千戶也先帖木兒、國公把都剌赤等人,俘獲其部屬一萬八千人。他與在西北練兵的大都督府僉事濮英在河西的一系列軍事活動,深入到了河西地區最西端,給盤踞在河西的前元勢力以沉重打擊 。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開始執掌甘肅地區的軍政事務,逐漸成為陝西行都司的重要人物。次年,與都督劉真突襲哈密,生擒哈密王子別兒怯帖木兒等,使明朝軍威遠播至西域。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隨大將藍玉出征罕東,並擊破罕西西番,擒斬番軍七千五百餘人。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遼東腦溫江破敵,追至甫答迷城,俘人畜數千而還。
-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以征南右副將軍南征廣西帡幪苗人叛亂,擒斬七千餘人。次年,討平五開、龍里十三洞苗人叛亂。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鎮開平,隨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出塞,又築萬全衛等城。
- 永樂四年(1406年),成祖曾命宋晟經營河西牧地,及規劃出塞方略。但因其逝世而未成。
人物典故
人物評價
史料記載
參考資料
- ↑ 1.0 1.1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九》稱永樂五年七月「癸丑(二日),西寧侯宋晟卒」。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即為公元1407年8月4日。
- ↑ 2.0 2.1 《明名臣琬琰錄·卷十七.國學大師.2016-06-25
- ↑ 3.0 3.1 《爝火錄.國學大師.2016-06-25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甲午,從張天祐克五河、泗州、盱眙,又並進總管。乙未,從上克和州,渡江下採石、太平……從克溧陽,進攻南台,國興戰沒,命公襲兄職。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戊戌,召入侍衛。己亥,襲天寧翼元帥。庚子,調征饒州及江西諸郡,以次平,賜襲衣、文綺,命充總兵官,平諸山寨。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所至治兵撫民,不嚴而肅。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十三年,逐北兵至白城,獲其人馬甚眾。
- ↑ 胡凡.論明初甘肅鎮的形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8.01期:57-65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二十五年復,充總兵官,征罕東西畨叛寇,誅禽七千五百餘人,獲馬二千五百、牛羊十萬,遂還京師。
- ↑ 《罪惟錄·卷十六·乘時諸臣列傳》:二十七年,充副總兵,征虜,戰遼東腦溫江,獲其眾千餘。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三十一年,率師城萬全諸衛歸。
-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十五》:永樂元年十一月……癸巳,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宋晟奏:韃靼察罕帖木兒來歸,言虜黨伯客帖木兒欲寇甘肅、寧夏。上即日封晟所奏,付寧夏總兵、左都督何福,令嚴固守備。
-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十七》:永樂四年閏七月……丁卯,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奏:亦集乃舊城隘小,請發卒增廣之。及召商人於亦集乃中納鹽粟,以實邊儲。又請給屯軍農具。及授忠順王部下頭目官。上曰:亦集乃荒漠之地,築城必用數萬人。商人納粟中鹽,道遠難致。皆不可從。命工部如所奏,給屯軍農具。兵部量授忠順王頭目官。因曰:晟雖老,其盡心邊事,晝夜不懈於懷綏遠人,愛恤士卒,得邊將之道。使守邊者皆然,朕復何憂。又命所司賜晟鳳陽縣第宅一區,田園、池塘四十頃,山場二十頃,俾為世業。
-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十七》:永樂四年閏七月……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奏請來朝,敕晟曰:今西北邊務,一以委卿,豈可暫離?宜專心計理,以副倚托,非有召命,毋輙來。
- ↑ 《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永樂五年七月某日,推誠輔運宣忠效力武臣、柱國、後軍都督府左都督、西寧侯宋公終於肅州,訃聞,天子悼嘆,遣官賜祭,敕有司給傳,還其喪。明年夏,至京師,葬聚寶門外其考之塋之次。
- ↑ 16.0 16.1 16.2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國學網.2014-09-26
- ↑ 17.0 17.1 查繼佐.明書(罪惟錄):齊魯書社,2014-06-01:2434-2435
- ↑ 18.0 18.1 《名山藏·卷六十·永樂臣二》 .國學大師.2016-06-25
- ↑ 19.0 19.1 《文敏集·卷十九》 .國學大師.2019-05-01
-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九》.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06-25
- ↑ 明·李贄·《續藏書·卷四·開國功臣》
- ↑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故元遺兵》.國學導航.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