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宗 |
宗(拼音:zōng)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金文 。宗的古字形像設有先祖牌位的房屋,本義是祭祀祖先的場所,即宗廟,又指神廟。古人對宗廟中的祖先靈位十分尊敬,故又指尊崇、至高無上的。參加祖先祭祀的,通常為同一家族,故引申有祖宗、同祖家族等意義。凡祭祀都有目的,因此"宗"又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如:宗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宗
漢語拼音; zōng
注音字母; ㄗㄨㄥ
平水韻部; 上平二冬
部首; 宀、示
筆畫數; 3+5,5+3
造字法;; 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五筆; PFIU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5B97
倉頡碼; JMMF
鄭碼; WDBK
四角碼; 3090 1
字級; 一級(1275)
文字溯源
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宗"字,上部是"宀(mián)",像房屋的側視形,此處可視為廟宇;下部是"示",像祭台,表示祖先的牌位。古人一般在室內祭祀祖先,所以"宗"是放置祖先神主的房屋。甲骨文"宗"里的"示"一般寫作一橫一豎或兩橫一豎。後來為了字形的勻稱,又在豎兩側加上了裝飾性的筆畫,變形"示"形,這種寫法一直沿用下來。
西周金文(圖3)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大約到春秋時期,有一部分字形的"宀"上表示屋脊的部分變為一點(圖4),並為隸書(圖7)和楷書承襲。從甲骨文到小篆,"宗"字一直為半包圍結構,隸書和楷書筆畫變得平直,字形變為上下結構。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宀部】作冬切(zōng)
尊祖廟也。從宀,從示。
說文解字注 尊祖廟也。
段注:宗尊雙聲。按當雲尊也,祖廟也。今本奪上也字。《大雅》:公屍來燕來宗。傳曰:宗,尊也。凡尊者謂之宗,尊之則曰宗之。《大雅》:君之宗之。箋雲:宗,尊也。《禮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凡言大宗小宗,皆謂同所出之兄弟所尊也。尊莫尊於祖廟,故謂之宗廟。宗從宀從示,示謂神也。宀謂屋也。
從宀、示。
段注:會意。作冬切。九部。按《唐韻》當在一東。
廣韻
作冬切,平冬精 ‖宗聲終部(zōng)
宗,眾也。本也。尊也。亦官名,《漢書》:"宗正,秦官也,掌親屬。"亦姓,周鄉宗伯之後,出南陽。又漢複姓,二氏。《前漢》有宗伯鳳。《南燕錄》有宗正謙,善卜相。作冬切。二。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宗·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並音㚇。《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刑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
又流派所出為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為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
又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注:同姓也。
又《書·舜典》:禋於六宗。注:謂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賈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社稷五祀之屬。
又秩宗,官名。《書·舜典》:咨伯,汝作秩宗。注:主郊廟之官,掌敘鬼神尊卑,故曰秩宗,周禮謂之宗伯。
又曰祝宗。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又瞽宗,殷學名。
又人物所歸往亦曰宗。《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注:言百川以海為宗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又姓。
又葉則郎切,音臧。《史記·司馬遷自敘》:蠲除肉刑,開通關梁。廣恩施博,厥稱太宗。
《說文》:從宀從示。徐曰:宗廟,神只所居。示,古隻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