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宗座外方传教会

宗座外方传教会(拉丁文:Pontificium Institutum pro Missionibus Exteris,P.I.M.E.)是一个由献身传教事业的司铎和平信徒组成的社团。

新研究表明,无论在神学上,还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样性[1]。天主教徒约占一半;广义的新教徒占37%;东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会,构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目录

简介

宗座外方传教会(P.I.M.E.)的前身份别是米兰的“郎巴地外方传教修院”(又称米兰会)、及罗马的“罗马宗座外方传教修院”。

1850年,拉马索谛主教(A.Ramazzotti)及北意大利郎巴地省所有的主教在教宗庇护九世的鼓励下,于米兰建立的“郎巴地外方传教修院”。那修院是方便当地教区神父或教友接受训练,向外教人传福音。“米兰会”成立不久,首批传教士便于一八五八年来港,包括当时还是神父的高主教 (T.Raimondi)。当时英国刚在香港开展殖民管治,米兰会会士跟方济会士和中国圣职人员合作,最初是服务海外天主教团体,如商船上的船员、葡萄牙团体和英军等,后来开始到香港岛和中国大陆的乡村传福音。

1874年,阿凡诗尼蒙席(P.Avanzini)在教宗庇护九世的要求下,于罗马建立了“罗马宗座外方传教修院”。1926年,教宗庇护十一世把上述两个抱有同一宗旨的团体联合起来,成为“宗座外方传教 会”,意语:Pontificio Istituto Missioni Estere, “ P.I.M.E.”Pontifical Foreign Missions Institute

香港

宗座外方传教会首批传教士于1858年来到香港,高主教为香港教区首位主教。往后香港四位主教亦是宗座外方传教会成员。白英奇主教为香港教区最后一位宗座外方传教会的主教。直至1969年,香港教区交由本地圣职人员负责,徐诚斌主教是本地首位国籍主教。白英奇主教回意大利退休。

一八八八年传教会建立了目前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开办本地修院,并于一九三一年开办华南总修院。为配合人口增长,传教会不断兴建新圣堂,如一八七二年开圣若瑟堂;一八七九年在般咸道开圣心堂(它于一八九二年由圣安多尼堂替代);在一九零五年开玫瑰堂;在一九二五年开圣玛加利大堂;在一九三二年开圣德肋撒堂;在一九三七年开圣方济各堂,此堂于一九五六年重建。到了五十至六十年代,天主教徒人数激增,教会在市区建设了更多的圣堂和小堂这还未计算内陆地区建设的圣堂。

宗座外方传教会在孟加拉国、巴西、柬埔寨、喀麦隆、几内亚比绍、香港、印度、科特迪瓦、日本、墨西哥、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台湾和泰国等地开展传教事工。

视频

宗座外方传教会 相关视频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不同?#唐加文#
世界三大宗教之:佛教全球传播路线地图!中国对佛教传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