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效应
定位效应是一个名词,属于特定的专用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自己选定的角色位置不因其他因素而发生太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定位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曾对此作过一个试验:在招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定位效应的产生
为什么会发生定位效应呢?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先入为主的影响,也就是前面所述的首因效应。即对不熟悉的认知对象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对后来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它能在认知者头脑中保留很长时间,在无别的特殊或重大刺激下,这种第一印象就会抵制后来的刺激影响,使第一印象占居主要地位,不轻易改变。定位效应就是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在起着影响作用。
二是定位者持有一种自我认知协调一致的心理要求。在无特殊情况下,人们都有一种认知协调、给人前后印象一致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会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做出控制。因此,定位者在几次休会后仍无发生选位上的变化,就是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一致印象,同时也可能未遇上其他更强烈的选位动机等因素,从而产生了定位效应。
三是定位者的特质也是产生定位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定位者的特质是产生定位效应的重要因素。产生定位效应的定位者,有下列三种特质。只要有一种特质存在就有可能产生这一效应,同时存在其效应更大。一为定力特质。一个人不为周围因素所干扰,而始终把精力集中在最先自己所选择的对象上。这种思想集中、专注一境一物的能力就是定力,这与禅学中的定力不完全相同。这里讲的定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是广义的定力。禅学的定力是指通过坐禅而获得的精神集中、观想特定对象的能力。这是特指的术语。具有上述定力特质的人就易于产生定位效应,反之不易,他就会见异思迁、见新思变,就不太可能定位,就会变位,就不会产生定位效应。二为惰性心理。具有这种特质的人一般都不想改变目前的境况,他们性情不活跃,懒得想,懒得言,懒得动,懒得变,一句话,能照旧就照旧,不喜欢变新。因此,在无巨大压力或特殊情况下,这种懒惰成性的人,定位对他来说太容易了。三为自信过度的人。这种人很相信自己的眼力 , 总认为自选的不错,特别是自己首选的更不会错,因此,不会轻信他人的建议或影响,而是一意孤行,从不反悔。具有这种自信过度、自命不凡的人,定位效应也就太易产生了。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