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宜昌,古称“夷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17年,全市总面积21227平方千米,辖五区、三市、五县,2017年常住人口413.56万人。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交通动脉。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2017年4月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揭牌。2017年,宜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宜昌还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1]

2018年,宜昌市实现生产总值40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7.7%。

2019年3月11日,入选第九批国家节水型城市。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80.6千米。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总面积212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在前震旦纪,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多种岩浆岩,从酸性到超基性,从侵入体到喷出岩都有存在,并形成一系列变质岩系。自震旦纪到三叠纪,又长期受海水入侵,形成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各时代地层,其发育非常完备,总厚度可达3000米以上,其中震旦—寒武纪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之一。三叠纪末,经燕山运动,境内形成内陆盆地,又发育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陆相沉积。区内各时代地层依次出露,加之构造活动强烈,决定宜昌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特征。

宜昌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海拔从2427米(兴山县仙女山)至35米(枝江市杨林湖),垂直高差达2392米,呈现出自西向东逐级下降的态势,平均坡降14.5‰,形成山地(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三大基该地貌类型。其中,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中部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1%,东部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0%,俗称“七山二丘一分平”。山地(海拔大于500米的高山、中山、低山)是全境地貌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及夷陵区北部和西部,主要由石灰岩、紫色砂岩、深灰色长英质变质岩和少量的火山岩组成,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区。丘陵(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25度)由砂页岩、黄色黏土和石灰岩组成,属江汉盆地的“镶边构造”,分布于远安县、夷陵区、宜都市东部和当阳市北部。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米,坡度在5度以下)属江汉平原的西侧组成部分,分布在枝江市、当阳市东南部、宜昌城区东南部、远安县中部等沿长江、清江下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是农耕作业之地。

气候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水文

宜昌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的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干流水系、清江水系、洞庭湖区的四口水系及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以长江干流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据全国水利普查调查,宜昌市集水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135条,在境内的集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1.5%,河网密度0.24千米/平方千米。河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长度大于100千米以上河流主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渔洋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宜昌市水资源总量166.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1.3%,比常年偏多20.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5.3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775.1毫米,比上年增长61.7%,比常年偏多20.4%;地下水资源量46.84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45.95亿立方米。全市入境水量4377.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8.6%,比常年偏少4.3%;全市出境水量453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9%,比常年偏少3.5%。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26立方米,居全省第四位;亩均水资源占有量4093立方米,居全省第六位。

矿产资源

宜昌市共发现矿产地100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地230处。发现矿种88种,占中国已发现矿种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48种,有13种矿产列全省第一。发现矿床397处,其中大型矿床17个,中型矿床58个,小型及以下矿床322个。宜昌市磷矿列全国八大磷矿区第一位,是省内富磷矿石主要产区,累计查明磷储量42.4亿吨,保有储量39.3亿吨。全市磷矿年产量1300万吨左右。石墨矿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大矿,在全国五大鳞片石墨矿中品位居第一位,储量居第三位。玻璃用砂岩矿为全国四大优质硅砂矿之一。水泥用灰岩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以宜昌市石材为原料生产的三峡红、西陵红、三峡浪等饰面石材是全国知名的品牌。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优势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全市各县市均有矿产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主要矿产相对集中,形成12个矿产集中区。全市有矿山506家,其中煤矿140家,磷矿49家,石墨、锰、金、铜、铅锌、采石场等317家,年产固体矿石3100万吨,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矿业总产值43亿元,矿产采选业及深加工产值约800亿元。全市年检探矿权66个,其中磷矿33个,煤矿7个,黑金属矿产6个,有色金属矿产6个,贵金属矿11个,非金属矿3个。

生物资源

宜昌市有种子植物5582种,物种数量占全国种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种为中国特有。全市已知陆生脊椎动物610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77种。

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呈多样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2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5.3%,活立木蓄积量3986万立方米。全市有森林公园11个(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后河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个、市级2个,面积75万亩。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后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34个、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保护面积273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6%。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6%。户籍人口为392.26万人。年末出生人口3.76万人,较上年增加0.63万人;死亡人口5.09万人,较上年增加2.61万人;自然减少人口1.33万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