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
名詞解釋
指萬物如實的狀態。由於佛教反對實有論,同時需提供一種關於真實的認識,因此佛教的真實勉強描述為如實的狀態,而不是實際存在的事物。實相的觀念在大乘佛教中尤受重視,並以萬法空性為實相。既然一切沒有可以被把握的自性,便沒有可以作為實相的內容,而只能以「實相」指稱智者能夠觀察到的實情。
引例1
譬如真水精,黃物著中則隨作黃色,青、赤、白色皆隨色變。心亦如是,凡夫人內心想智力故,見諸法異相。觀諸法實相,非空非不空,不有非不有。是法中深入不轉,無所罣(guà)礙,是名度深法忍。 (《大智度論》卷五) (好比真正的水晶,拿黃色的東西放在當中它就變成了黃色;或是放青、紅、白色,水晶都會隨之而改變顏色。人的意識也是如此,普通人的意識因為妄想的緣故,只看到事物各自有不同的形象狀態。而若理解諸法的如實狀態,既非絕對的空也不是不空,既非真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深入佛法的理解而不退轉,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執着,這就叫作對甚深奧義的持受能力,它能夠引致解脫)
參考文獻
- ↑ 漢字與中華文化,搜狐,2017-06-14
- ↑ 探究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漢文字,搜狐,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