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
名词解释
指万物如实的状态。由于佛教反对实有论,同时需提供一种关于真实的认识,因此佛教的真实勉强描述为如实的状态,而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实相的观念在大乘佛教中尤受重视,并以万法空性为实相。既然一切没有可以被把握的自性,便没有可以作为实相的内容,而只能以“实相”指称智者能够观察到的实情。
引例1
譬如真水精,黄物著中则随作黄色,青、赤、白色皆随色变。心亦如是,凡夫人内心想智力故,见诸法异相。观诸法实相,非空非不空,不有非不有。是法中深入不转,无所罣(guà)碍,是名度深法忍。 (《大智度论》卷五) (好比真正的水晶,拿黄色的东西放在当中它就变成了黄色;或是放青、红、白色,水晶都会随之而改变颜色。人的意识也是如此,普通人的意识因为妄想的缘故,只看到事物各自有不同的形象状态。而若理解诸法的如实状态,既非绝对的空也不是不空,既非真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深入佛法的理解而不退转,对于任何事物都没有执着,这就叫作对甚深奥义的持受能力,它能够引致解脱)
参考文献
- ↑ 汉字与中华文化,搜狐,2017-06-14
- ↑ 探究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汉文字,搜狐,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