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實踐論》,副題《論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和行的關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著作。毛澤東(見「毛澤東選集」)著。最先見1937年油印本《辯證唯物論(講授提綱)》。1950年12月29日《人民日報》重新發表,後收進1951年10月12日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從分析認識運動過程的矛盾特別是認識和實踐這對主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入手,並以此為中心,系統地論述了人類認識運動的規律。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實踐還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具體地論述了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指出,人們認識的逐漸深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能動的飛躍到理性認識,由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的過程。經過這兩次能動的飛躍,一個認識過程算是完成了,但對於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過程是沒有完成的,人類認識發展的全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在論述認識這一辯證運動過程的同時,指出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缺點,批判了實際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還指出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相脫離,是一切「左」右傾錯誤的認識論根源。在論述認識全過程的同時,還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關係問題,提出「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強調客觀世界變化運動是沒有終結的,人們對於它的認識是無止境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本文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最後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兩方面的任務,尤其強調對主觀世界的改造以達到主客觀的統一。

本書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思想,較為明確地對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作了說明。與《矛盾論》一起標誌着毛澤東哲學思想體系的形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實踐論 相關視頻

張維為教授:毛澤東的「實踐論」,使我們成功避免了許多政治和經濟陷阱!
那時中國沒錢,靠着毛主席的實踐論,我們「殺出了一條血路」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2.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