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侏长尾猴
侏长尾猴(学名:Miopithecus talapoin):是侏长尾猴属两种小型猴子之一,两性异形。平均头体长40厘米,平均尾长52.5厘米,雄性体重1380克,雌性体重1120克。是体型最小的一种猴科动物。体毛为灰绿色,下腹部略白。脸部呈圆形,面部较短。个体间存有各种差异。
是昼行性动物,树栖为主,偶尔会降落到地面觅食。成群的侏长尾猴睡在河边树上,受到侵扰时会跳到河里,游泳逃开。在群体内部,各种社会行为如进攻、玩耍和理毛等在小组或个体间均可看到。分布于刚果河下游及邻近河系两岸的沼泽林中。自18世纪即已被科学界发现。
目录
形态特征
侏长尾猴是旧大陆猴科中最小的猴子,是从同一个体型较大的祖先矮化而来。两性异形。头体长平均40厘米,尾长平均52.5厘米,雄性体重1380克,雌性体重1120克。长尾,上体为绿色,但毛色和身体其他几个部位的颜色不同,个体间存有各种差异。它们背上的皮毛是黄色和黑色,腹面有白色或灰白色的粗带。头圆,短鼻,脸颊无毛。鼻子是黑色的,脸上的皮肤也是黑色的。雄性阴囊是粉红色,内侧横向有蓝色。
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能直立。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食性比较杂,通常四肢基本等长。[1]
栖息环境
这是一种严格的生活在河流沿岸的物种,仅限于河流两岸茂密的常绿森林和植被,林地多的地区活动范围很可能就更大,因为森林带狭窄和资源稀缺,大耕地面积大的地区,密度就低。
生活习性
侏长尾猴以大群群居,通常60-100只,但在村庄附近,常聚集100只以上,偷挖根茎作物,尤其是木薯根茎。木薯根茎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氰化氢,农民将它们留在地里,让白天的雨水将毒物溶滤掉才能用。此时,侏长尾猴会检验滤过的根茎,吃掉它们认为安全的部分。
是昼行性动物,树栖为主,偶尔会降落到地面觅食。成群的侏长尾猴睡在河边树上,受到侵扰时会跳到河里,游泳逃开。在群体内部,各种社会行为如进攻、玩耍和理毛等在小组或个体间均可看到。
白天分成小群出去找食物。族群由几个完全成熟的雄性、很多雌性和它们的后代组成。群族中有不同的密切关系,没有任何领域意识和行为。喜欢玩,这大多发生亚非成体之间,有时成猴也参预。有两种类型的游戏:摔跤,其中包括抓取和擒拿,另一种就是相互间快速追逐。雄性在群体的社会性上往往比雌性作用更为积极。
侏长尾猴因为体型相当小,当遇到攻击时,它会盯着对方,并用呼声和急促的喘息声警告对方,一般不会采取过激的攻击方式,通常利用群体联合来回应攻击。在所有的灵长类,该物种通信联络的方式可能是最复杂的。它们会同时采用发声和视觉信号(如身体姿势和表情)。此外,触觉交流可起到维护家族亲情的重要作用,如疏导或相互抚摸。一些灵长类动物使用化学通讯,尤其是在生殖环境。
侏长尾猴和其他灵长类一样,具有颊囊,颊囊位于口腔内两侧,是一种特殊的囊状结构,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其优点有二:水果竞争激烈的地方,猴子可以抓住尽可能多的食物而不被其他饥饿的猴子占有,并在同一时间,唾液中的酶有助于存储在颊囊里的未成熟的果实和种子分解有毒化合物。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是水果、种子、水生植物,也吃昆虫、贝类、鸟卵和小型脊椎动物。
繁殖方式
雌性在发情期性器官隆起,繁殖期待通常是从11月至来年3月,妊娠期160天,每胎产1仔,后代相当大,新生儿体重超过200克,大约是母亲体重的四分之一。幼仔生长迅速, 6周之内就可以吃固体食物,并在3个月的年龄就可以独立生活。豢养的侏长尾猴最高纪录可活28年,野外寿命尚不可知。
亚种分化
侏长尾猴(4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侏长尾猴安哥拉亚种 Miopithecus talapoinansorgei Pocock, 1907
2. 侏长尾猴鲁文佐里亚种 Miopithecus talapoinpilettei Lönnberg, 1919
3. 侏长尾猴指名亚种 Miopithecus talapointalapoin Schreber, 1774
4. 侏长尾猴刚果河南岸亚种 Miopithecus talapoinvleeschowersi Poll, 1940
种群现状
侏长尾猴的天敌是掠食性动物,包括豹、金猫、猛禽,大型蛇和尼罗河巨蜥。 侏长尾猴面临的威胁目前尚未被重视。虽然它们体型很小,几乎没有多少肉,但偶尔也是人类狩猎者的野生动物肉食来源。
气候变化可能对该物种造成的影响更大。干旱季节变长,干燥的气候造成更小面积的洪水,侏长尾猴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部,刚果河南岸,宽果河(Cuango River)与开赛河(Kasai River)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