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狒狒
狒狒(學名:Papio):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1屬,通稱狒狒。有5種:阿拉伯狒狒、幾內亞狒狒、東非狒狒、草原狒狒和豚尾狒狒。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50.8~114.2厘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可達60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可達5厘米;具頰囊;體型粗壯,4肢等長,短而粗,適應於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較深;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
狒狒可是很通人性的動物了,很多時候的行為都特別的像人,不過它們的確也很聰明,很快就能知道人或者是它們的同伴、家人在想什麼。[1]
目錄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幾隻至百餘。主要天敵是豹。無固定繁殖季節,每胎產1仔。野生壽命約20年。主要分布於非洲,個別種類也見於阿拉伯半島。
形態特徵
狒狒有5種,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51~114厘米,尾長38~71厘米,體重14~41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眉弓突出,眉骨高高突起,兩眼漆黑深陷,稜角分明,臉上有很高的隆起線,顏色鮮藍而透紫,鼻子深紅,鼻樑直抵前額,耳小,犬齒長而尖,具頰囊;體型粗壯,四肢等長,短粗,適應於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體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尾巴細長,臀部有一大片鮮紅的顏色。雄獸為灰褐色,雌獸呈棕綠色。雄獸上顎的犬齒長而突出,由頭部兩側至肩部和背部均披散着長毛,
生活習性
等級
狒狒在猴類中唯一集大群營地棲生的高等猴類。狒狒也是猴類中社群生活最為嚴密的一種,有明顯的等級序位和嚴明的紀律,懲罰的殘酷令人駭怕。在野生狀態下的狒狒群體,經過幾年一個周期,就會發生爭戰,或分群或換王。因為以新換舊、以強換弱是狒王國的法則。狒狒一般性成熟在六歲左右,它的好鬥自然也有爭奪配偶的繁殖因素。當然,狒狒群並非一直烽火爭戰,一般新王產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會很安穩,而且繁殖增加,群體會迅速增長。這時的狒王也會主動對地位低下的雄狒、雌狒表示友好,為它們理理毛,這結果更加固了它的地位,群狒也爭相拍狒王的「馬屁」,狒王只是象徵性為臣狒理毛,而地位低的狒狒則盡力而作,故狒王的毛總是油光順溜,最為光滑,一眼就能看得出。
活動
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群居動物,每群的大小通常為30~60隻,也有200~300隻大群。雌性數量較多,但是雄性地位較高。雄性的東非狒狒藉由打架來決定彼此的階級,只有高階的雄狒狒才能與發情中的雌狒狒交配。群體由老年健壯的雄狒率領,內有專門望者負責警告敵害的來臨,退卻時,首先是雌性和幼體,雄性在後面保護,發出威嚇的吼叫聲,甚至反擊,因力大而勇猛,能給來犯者造成威脅。主要天敵是豹。
交流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由喜歡聚堆交流的雌狒狒生育和培養的孩子,其生存率特別高。狒狒的善於交際對自己的家族或遺傳基因的興旺具體能起什麼作用仍是個謎。但有對狒狒的研究數據表明,狒狒之間的交流,有助於相互間梳理皮毛和降低心率跳動次數,即緩和心緒,而且能促使腦內物質的內啡肽(與鎮痛有關的內源性嗎啡樣物質之一)分泌加快,以消除緊張心緒。
心理學家根據以往的觀察資料還發現,當雄狒狒面對危險時,不是以同樣威嚇的方式回報對方,就是逃之夭夭,而雌狒狒面臨危險時,會向夥伴們發出求救信號。前不久,《科學》雜誌也發表了有關雌狒狒這一臨危處置方式的研究成果。
食性
雜食性,能夠在幾乎任何環境中尋找食物,植物包括蔓生植物、嫩枝、樹葉、草、樹根、樹皮、花蕾、果實(榴蓮、紅毛丹、木菠蘿、荔枝、芒果、倒捻子、無花果)、地衣、塊莖、種子、蘑菇、球莖、及根莖。在乾燥乾旱的地區,如東北部的沙漠,它們會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蠐螬、蜘蛛和蠍子為食。偶爾也吃鳥類和小型脊椎動物。通常中午飲水。
繁殖方式
無固定繁殖季節,5~6月為高峰,孕期6~7個月,每胎產1仔。幼仔於6個月大開始斷奶,約一歲時可自立。野生壽命約20年。3歲時可交配,雌性則在3~5歲時進入發情期,直至24歲左右,人工條件下約為60歲。
種群現狀
狒狒在非洲數量頗多,分布也很廣泛。因為它們會吃農作物,所以當地的農民非常厭惡狒狒,常常射殺它們。天敵為獅子、獵豹等棲息於非洲之肉食性動物。
該屬物種分布範圍廣,除幾內亞狒狒處於近危(NT)狀態,其他四種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
1種——近危(NT),4種——無危(LC)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博茨瓦納、萊索托、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南非、斯威士蘭、贊比亞、津巴布韋、馬拉維、坦桑尼亞、岡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塞內加爾、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蘇丹、也門、貝寧、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拉利昂、索馬里、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