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的图片

宪(拼音:xià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宪的本义一般认为是敏捷、聪颖。宪常用于表示法式、规范,又引申为法令。宪作动词时表示效法、以……作为法则。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宪

拼音; xiàn

部首; 宀

五笔; PTFQ(86、98)

仓颉; JHGU

郑码; WDMR

字级; 一级(1699)

平水韵; 去声十四愿

注音字母; ㄒㄧㄢˋ

总笔画; 3+6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 U+5BAA

造字法; 形声字或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繁体字; 宪

异体字; ࢝�、࢞�

四角号码; 3021₂

文字源流

"宪"字的繁体字写作"௢�",依《说文解字》,古代的"௢�"是个形声字,上部是"害"字的省略,作指示读音的声旁;下部从心从目,以心目并用表示敏捷。

也有人认为古代的"௢�"是会意字。"௢"早见于金文,金文的"௢�"字,上部还是"害"字的省略,像覆盖物,当中是"目"字,上面的覆盖物将东西盖起来,这样光线就不明亮了,加上"目",意为烛光幽微,表示观察力非常敏捷。后来的小篆和繁体字楷书再在下面加了个"心"字,即心目并用,以增强敏捷的意义。本义指"敏捷"。

也有人认为,这"௢�"字是由"目""心""害"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眼睛能直见其害,心能直接感受其害,则可迅速地离害而去。在这里,"害"字不是覆盖物,而是指有危害的事物。"害"字也作声符,读hài。这种说法也认为"௢�"本义指"敏捷"。

现代汉字简化时,"௢�"简作"宪"。"宪"是新造的形声字,是将"௢�"下部的构件替换成表音声旁"先"得到的。

"宪"字的本义表示敏捷,但这个古义已基本不用了,"宪"字后来多用作法令的意如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称为"宪法",典章制度称为"宪章";法令、法典、法则可以称为"宪令""宪典""宪则";法网、法纪可以分别称为"宪网""宪纲";制订法令可以称为"立宪",等等。[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