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家鄉的蘋果(怡悅)

家鄉的蘋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家鄉的蘋果》中國當代作家怡悅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家鄉的蘋果

大約在我三五歲的時候,年輕的父親在村屬林場擔任看護員,由於林場偏遠,大我五歲的姐姐總是帶着我步行去給父親送午飯。那林場坐落在山腳下,現在想起來占地至少有六、七十畝,裡面建有完備的泵房和輸水管道,在當時顯得頗具規模。林場裡除了幾棵杏、桑椹、核桃樹外,其餘全是蘋果樹。記得每次回來時父親都會在吃完飯的飯罐里塞幾顆酸澀的蘋果,然後姐姐和我蹦蹦跳跳的回來,或者是那時的蘋果品種太老,難以下咽,也可能是我們吃膩了想改進口味,總是和姐姐對着家裡的牆壁把蘋果甩得爛爛的,這才滿足的吃下。這是我對蘋果的最早記憶

幾年後,我上小學了,父親也離開林場去了縣城跟着工程隊打工,同時兼種農田。那時在鄉政府的規劃下家家戶戶開始種蘋果樹,農民為了求效益在栽了樹苗的行間套種小麥、洋芋等作物。固執的父親是反對種果樹的,認為這靠不住,只有種麥子才能吃飽飯。為此,在耕地的時候,母親便成了出氣桶,父親常對母親破口大罵,小小的樹苗會也被耕具有意或無意的損壞。而年幼的我只能在一旁呆呆地看着這一切。我想我以後好些年沒有吃到蘋果的原因是與偷苗賊\的猖狂和父親的消極應對是分不開的。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家靠公路邊一塊川地的蘋果樹苗歷經磨難終於成長起來了,我很高興,因為它們和我一樣年輕。我經常鑽到它們中間去,看看這裡稚嫩的西瓜熟了沒有,看看那裡向陽的葵花籽可否能吃了。哦,還有大片的蔥綠的韭菜、大蔥、辣椒,它們的長姿似乎比別人家種的都要好,它們在以特別的姿態回報着勤勞的母親。至於果樹,倒是次要的,裡面都是些秦冠、黃香蕉、紅香蕉之類的品種,種這些仿佛只是標誌着我家也有蘋果吃了,也不用稀罕別人家的了。那時的父親還在工程隊干,他好像也沒想着要靠種果樹發家致富。據我聽聞,當時隊裡有經濟頭腦的人靠種蘋果年收入就有八萬元的,好多錢哪!他們可能已經種起了更具經濟價值的紅富士樹。而我家還是種果樹最少的,還沒有賺到錢的。不管怎麼說,在母親雙手用塑料繩和樹枝編織成圍欄的果園裡,我感受到了無盡的母愛,心靈也無盡的舒放,那裡是我的樂園。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我高中畢業,考上了一所大專院校時。一天傍晚,父親怏怏的回來,對我們說:「我年齡大了,工程隊不要我了。」這句話聽起來是多麼的殘酷!不要就不要了吧,人總不能在工地上干一輩子苦力,回來干農活還安全些。我當時這樣想。自此,父親過起了另一種生活,他現在應該重視起種果樹這唯一的出路了吧。

在我窮困、抑鬱的堅持上完那所大學後,便開始了我在外的打工生涯,家裡的果園大概也能帶來點收入了。在回到家裡的某一天,我對父親說:「你也可以嘗試套果袋試試。」我知道那時母親也已患病,勞動的重擔更多的要父親肩負。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我竟對父親說出了如此不知羞恥的話,要知道父親已經夠累了。但我更深知:我們都是男子漢,所有苦我們都能深深咽下。父親也仿佛聽了勸,給部分紅富士套起了果袋,而我也在歷經打工生活後考入了省內某縣的行政單位工作。

[1]

作者簡介

怡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