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吊兰
宽叶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malayense)是属于百合科吊兰属的一种植物。植株大型,成株丛生状,走茎较少。叶长披针带状、青绿色,近革质,宽约2厘米,叶端下垂,全缘波浪状。花于走茎上绽放,6花瓣,白色,花期夏季。分布于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1450米的灌丛以及峡谷中。[1]
目录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和澜沧)。生于海拔1100-1450米的林下、灌丛或峡谷中。也分布于老挝、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
原来广布于非洲至亚洲的种 C. orchidastrum Ldl. 在外部形态和染色体数目上均存在不同的类型。把此种分成4个种。本种染色体2n=56。在标本中,有粗长的根状茎(原描述及《印度支那植物志》中均未见根状茎的记载),但其他特征均相符。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而长,近直生,直径1-2厘米,节上散生有具绵毛的根。叶狭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2-5厘米,基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50-70厘米,干后常变黑色。花葶稍长于叶或近等长;花白色,通常每2朵着生(较少1或3朵的),排成圆锥花序。 圆锥花序有时具较多的分枝;花梗长3-5毫米,关节位于近中部;花被片长8-10毫米;雄蕊短于花被片;花药长约3-4毫米,比花丝稍长。蒴果三棱状球形,长6-7毫米,宽7-9毫米,每室具4颗种子。花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主要价值
宽叶吊兰叶色清翠,花茎奇特,是室内最常见的盆栽观叶植物。若条栽在展室路边或花槽,别具一格。栽植于山石盆景的奇特树桩上,则倍觉动人。
土壤与肥料配制
(1)播种时所用土壤为:黑土40%,粗砂子40%,马粪土20%,混合后使用。
(2)上小盘时所用壤为:黑土50%,粗砂子15%,马粪土20%,腐土15%,混合后使用。
(3)换大金时所用土壤为:黑土50%,粗砂子15%,马粪土35%,另加人粪5%,混合后使用。[2]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换盆时将植株托出,去除宿士和老根将过密的根状茎扒开栽植。也可从花葶上剪取带气生根的幼株直接上盆。
繁殖可分为三种繁殖方法,即插种法扦插法和分株法。播种法。播于木匣或花盆内均可,用条播法,种子上复土均一分厚即可,放在十五度温室内约两周后即可发芽,袋芽后的管理工作与一般花卉相同。扦插法是用梗部作插穗,因为此花的梗很长,并且在节处即生出茎和根,所生出的茎很多,把这茎平趴在母株盆内土中不久即可生根,生根后由花梗上剪下即可。’分株法:是把根茎多的部分用刀割下来,栽于另一个盆内,分割时应注意每株上需要长有三个茎为佳 。
吊兰是一种耐肥的观赏植物,养护过程中肥水要足,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冬季每月施1次。光线对大叶吊兰的生长十分重要。春、秋季以半阴为好,夏季早晚见光,中午需遮阴,冬季要多见阳光。经常清除沿盆枯叶,剪花茎和保持叶姿态匀称。
培养在培养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室内培养与室外培养。各季放在八度以上的温室内,有无阳光均可,水分和管理工作与一般花卉相同。夏季在室外,放在半阳处为佳,强光直射处虽然也可以,但直射后,’叶予可能变成白绿色。要保持正常的湿度,每年换一次盆,换盆时在春秋两季均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