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西鎮
賓西鎮位於賓縣西部,蜚克圖河東岸,距縣城27千米。轄6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轄區南北長,東西短。南部多山、丘陵,北部多平原。大團山海拔289.7米。猞猁河、G1011哈同高速公路、221國道過境。位於哈同公路33公里處,在賓縣最西部,東鄰居仁鎮,南、北與哈爾濱市阿城區接壤,北靠永和鄉。鎮政府駐地距哈爾濱市33公里,距縣城27公里,同三公路和哈同公路輔線橫貫全境,新修建的同三公路賓西站出口處距哈市僅29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1]
目錄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賓西鎮大地構成位置屬於新華廈系第二隆起帶,與第二沉睜帶松遼平原呈過渡地帶。全鎮地形呈狹長狀,南北向長、長度達37公里,東西向短,南部為山區,北部多丘陵、平原地帶。大團山位於鎮域北部,海拔289.7米。
氣候特點
賓西鎮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乾旱;夏季多受海洋暖氣團氣壓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多雨;秋季短促,光照充足;冬季乾燥寒冷。全年平均所溫3.9℃,最低氣溫—37.3℃,最高氣溫36.1℃。日照平均每天7.2小時,無霜期平均148天左右,適於一年一熟作物生長的需要。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降雨多集中於7—8月份。城鎮主導風向西南風。
行政區劃
賓西鎮全鎮土地面積207.84平方公里,耕地6819公頃,轄6個行政村,108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地設1個街道辦事處,6個居民委。[2]
社會經濟
賓西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在賓縣各鄉鎮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9.8億元,農業產值2.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3900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200萬元,其中鄉級收入達到860萬元。
作為賓縣的重要鄉鎮,賓西鎮近幾年的社會事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適齡兒童基本都能入學,文化水平和科技普及率較高,醫療衛生事業和文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投資環境優良,極大地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發展。[3]
歷史沿革
賓西鎮原名「蜚克圖」,在蜚克圖河東岸,蜚克圖是滿語「草木叢密」之意。明朝設蜚克圖衛,清朝設蜚克圖站,1935年建蜚克圖堡,1940年改為蜚克圖村,1946年1月改蜚克圖區。1948年與居仁區合併為賓西區。1949年2月改稱為第二區,1956年3月改稱為西川鄉,1958年3月由西川、向陽、常勝三鄉合併為賓西鄉,1960年1月與阿城蜚克圖鄉合併為賓西鎮,1961年4月蜚克圖又歸回阿城。1983年10月設賓西鎮至今。
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賓西鎮東距縣城27公里,西距哈市33公里,同三高速、哈同輔線兩條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哈爾濱市和賓縣的發展帶動了賓西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的哈爾濱市賓西經濟開發區,現已初具規模,入區企業已有46家,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已有四家企業投入生產,27家企業正在建設之中,3家企業正在籌建。這一有利的投資平台正搭建在賓西鎮內,無疑會給賓西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加強有力的推動。
資源優勢:①礦產資源。鎮內陶粒頁岩儲量2.1億立方米,鉛鋅礦1.5億立方米,石灰石、建築用石儲量2.9立方米,粘土儲量2.2億立方米,地下礦泉水儲量5.5億立方米。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②旅遊資源。長壽國家森林公園已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AA級旅遊區。滑雪場是距哈市最近、滑雪條件最優的雪場。③土地資源。2002年9月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哈爾濱賓西經濟開發區A工區位於賓西鎮區內,有14.36平方公里土地儲備,可用於工業企業發展。④人力資源。賓西鎮有268名從原有國有企業游離出的管理和技術人才,現已有24人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或成為企業的管理者。他們有專業技術和工作經驗,將成為賓西企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享受政策優勢。1994年賓西鎮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改革試點鎮,1997年被市政府批准為「工業園區」鎮,2002年被市政府批准為「小康示範鎮」,在政策上曾享受到國家省市的支持。1999年國家投資200萬元,省投資80萬元,市投資50萬元用於基礎建設,2003年市政府計劃投資416萬元用於「小康示範鎮」建設,已到位資金100萬元。
城鎮基礎優勢:鎮區內已修水泥路4條2.7萬平方米,通往長壽國家森林公園15公里的長壽路和主街全部實現白色路員。安裝路燈88盞,開發商服樓、住宅樓9.2萬平方米,鋪設地下排水管線2200米。全鎮供電容量為2萬千伏安,是現在用電量的2倍。程控電話承載能力10000門,現在使用3850門,能夠滿足2015年城鎮發展的需要,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硬環境。
投資10萬元,委託省城市規劃主設計院重新編制了賓西鎮到2010年建設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工業基礎優勢:賓西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89家,已形成了紙製品加工業、糧油食品加工業、機械鑄造加工業、建材工業四.個產業雛型。
農業產業優勢:①肉牛產業。賓西鎮黃牛飼養量1.5萬頭,存欄6300頭,全鎮可繁母牛養殖4200頭,為肉牛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②三莓基地。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瑞豐村松樹屯建立的三莓基地,已育苗400畝,栽植樹莓500畝,草莓300畝。③苗木產業。賓西鎮現有花卉苗木基地1500畝,繁育各種花卉苗木30多個品種。
市場優勢:賓西鎮有集貿市場1個、農貿市場2個。室內商服市場3個,5180平方米,吸納業戶215戶。鎮內有糧食收購市場16家,年收購量8萬噸。市場的建立為促進商品流通、轉移勞動力提供了載體。[4]
沿革
舊名「蜚克圖」,是滿語草木叢密,含狼窩之意。元朝為東路鹿魯吉站,明設蜚克圖衛,清設蜚克圖站。1935年為蜚克圖保。1940年改為蜚克圖村。1946年1月改稱蜚克圖區。1948年與居仁區合併為賓西區。1949年2月改稱第二區。1956年3月改為西川鄉。1958年3月,賓川、向陽、常勝3鄉合併為賓西鄉,同年改公社。1960年1月與阿城縣蜚克圖公社合併為賓西鎮。1961年4月原蜚克圖部分劃歸回阿城縣後,復為公社。1983年10月改賓西鎮。1985年末,東鄰居仁、英傑,南、西與阿城接壤,北靠永和,面積204.1平方千米,共6734戶、3.2萬人,漢族占95%以上,駐賓西街,轄12個村,109個自然屯。1996年,面積204.1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草甸、常青、常勝、瑞豐、四合、新福、西川、北安、朝陽、向陽、新德、裕民12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32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