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宿州墜子

宿州墜子戲是安徽省稀有的戲曲劇種,40年代初起源於宿州蕭縣(符離集鎮附近)。它是以民間說唱的單口墜子為基礎,經過"大揚琴"、"道情班"和"曲藝劇"的過程發展而成。墜子戲以其主奏樂器為"墜子"而得名。

墜子戲是一個具有濃郁淮北鄉土氣息、藝術個性很強的戲曲劇種。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豐富多彩,抒情性很強,大氣動人;花腔小調幽默詼諧,襯詞襯腔優美華麗;悲苦的"大寒韻"可摧人淚下。墜子戲的唱腔有着獨特的藝術感染力。[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宿州墜子

地區;安徽

劇種;戲曲劇種

時間;40年代初

目錄

起源

墜子戲的表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些表演程式是從當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擬提煉而成的,具有較強的鄉土色彩。

墜子戲的劇目大多由單口墜子中的"段子話"(說唱小段)與"蔓子話"(大部書)改編而成。其中傳統大戲百餘出,小戲、折子戲40餘出,大、小現代戲50多出。大戲情節扣人,小戲生活氣息濃郁,深受黃淮一帶觀眾的青睞。

現狀

墜子戲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的表演形式非常符合當地觀眾的"口味",因此發展較快,湧現出號稱為墜子戲"三大元"的劉元芝陳元孝陳元萍等表演藝術家。墜子戲的劇目《魂訴》、《一條大魚》等曾晉京匯報演出。60年代以後,《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安徽日報》都曾發表專題評論文章對墜子戲加以評述。

安徽宿州墜子戲是由蕭縣曲藝墜子,經過不斷吸收其他曲藝、戲曲的元素,並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等,最終於上世紀40年代形成了戲曲的形式。它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皖北風韻並且深受當地百姓喜愛的地方戲曲。而如今宿州墜子戲也和全國其他戲曲一樣面臨着發展危機:演出市場的匱乏、生存環境的蕭條、人才流失嚴重等。本文通過對宿州墜子戲音樂形態的分析及其藝術價值的討論,論證了宿州墜子戲獨具風格的特點,它不僅是皖北地方音樂和民間習俗的產物,是廣大民眾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宿州墜子戲和河北省深澤縣深澤墜子戲(北方墜子)一起成為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視頻

宿州墜子戲 雪之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