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宿州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宿州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科,1977年開始招收史地專業大專班,當時史地與外語行政管理上在一起,稱史地外科。1981年,史地與外語分開,建立史地科,學制兩年;1982年改為學制三年制。1985年秋,仍招收三年制史地專業,後根據省教育廳會議精神,從第二學期起,史地專業分為地理與歷史兩個專業。從1986年起,地理系正式成立,曾開設地理教育、教育技術、綜合文科等專科專業。2004年,學校升格為宿州學院後更名為地理與環境科學系。2010年改名為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先後開設地理科學、地質工程、測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七個本科專業。
目錄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1]、土木工程三個教研室。現有教職工40人,專任教師31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煤科院和皖北煤電集團等知名大學、研究院所和省屬重點企業外聘教師9人。其中教授10人(含研究員),副教授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校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
教研設施
學院實驗實訓條件完善,實訓場所總面積約近2200m2,實驗設備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擁有滿足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各類實驗設備和大型儀器設備,為學院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已培養研究生多名。目前,學院已建設有礦物實驗室、古生物標本實驗室、地質構造模型實驗室、顯微鏡室、GIS實驗室等多個基礎實驗室,可開展《普通地質學》、《地質學基礎》、《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史學》等專業課的基礎實驗教學。同時還與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共建有實物地質資料庫,以供學生的專業認知實習。實物地質資料庫現已收集整理岩芯近2000米(涵蓋皖北新元古代-古生代完整地層及部分火成岩標本),累計收集整理基礎地質、煤田地質、水文、工程地質資料500餘冊(本),是皖北地區首家,也是規模最大的實物地質資料庫。
學院現有野外實習基地兩處(夾溝-黃藏峪地質實習基地、巢湖地質填圖實習基地),並先後與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淮北礦業集團、皖北煤電集團等企業單位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建立多個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另外,學院已與皖北煤電集團前嶺煤礦達成協議,正在籌建國內最大的、集礦區建設、煤礦開採、安全保障、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實踐教學、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基地(前嶺礦地質、資源綜合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基地),將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研究機構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3年8月通過驗收,並獲批安徽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為安徽省高等學校中設立的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該工作站的設立將為資源與土木學院進一步培養、使用和吸引高層次創新人才,不斷加強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能力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在此基礎上,申報的「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4年4月通過科技部社發司組織的行業專家評審及計劃司組織的綜合評審,已通過立項,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煤礦水害防治為主導研究方向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此外,2013年獲批礦井地質工程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
視頻
宿州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專業解讀——資源勘查工程 ,搜狐,2019-04-15
- ↑ 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條件,搜狐,200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