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寄高适 》,是诗圣杜甫写给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高适的一首五律,叙述对知己的相思,借新主已立,故园可归,表示希望能与好友相聚,得以喝酒赏花论诗。

《寄高适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杜甫故里景区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组成。整个景区种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异草点缀、绿树成荫、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各种设施具有园林建筑风格,已成为邙岭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寄高适[1]

创作年代;唐宝应元年四月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寄高适 》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

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

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

作品注释

按:代宗即位,在宝应元年四月,此时公在成都,高在蜀州,不得云乾坤隔远。自严武还京,高适代尹成都,公则自绵入梓,故有隔远之语。此诗寄适,当在是年之秋,旧编俱未当。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①。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②。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③。

(此在梓州,而寄诗于适也。一二,从高说至己。三四,从己说向高。此叙出相隔苦衷。新主初立,则故园可归,从此相见倾樽,得以谈诗论事,此豫道还京之乐也。)

①《杜臆》:《招魂》乃宋玉所赋,玉本楚人,故起句用之。适本传:五十工诗,好事者辄传布,又具王霸大略,慷慨善谈论。三四正道其实。

②以南星对北阙,是借喻语。公与适将自南而回,故曰落故园。公诗"南极一星朝北斗",意正相似。按:《史记·天官书》:东井之西,曲星曰钺,钺北北河,钺南南河。《正义》曰:钺乃秦之分野,南河三星,北河三星,分夹东井南北,置而为戒。南星不见,则南道不通,北亦如之。此云"南星落故园",是南星见,而南北道通矣。且于长安分野,亦有取义。

③烂漫,醉貌。此诗诸家聚讼,多疑赝本。顾注疑高适还京在广德二年,不得称新主。不知送高还朝,别有一诗,此则喜代宗初立而作,不必牵合同时。朱注疑成都为蜀地,不得言楚。考七国时,蜀本属楚,前《送李校书》诗亦云"已见楚山碧",则高在成都,亦何不可言楚乎?《杜臆》疑适家沧州,不得言故园。按:公本杜陵人,故以长安为故园,原未尝专指适也。诸说纷纷,今并正之。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逃亡中写的一首诗,颠沛流离中思念家人,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寄高适 》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