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墓
寇准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为北宋名相寇准的陵墓,是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寇准墓
地理位置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级别 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渭南市
目录
陵墓现状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左家村南一里许,现存土冢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封土高4米[1] 。墓前有一石碑,上刻:“宋寇莱公墓”5个字。碑系清乾隆年间(1776年)渭南县知事邱估所立。碑文为当时任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毕沅所书。1976年以前,这座衣冠冢巍峨高大、光滑细腻,据说坟墓上的土壤全是熟土,通常不长植物。那时的寇准墓顶端没有灌木,只有零星的蒿蒿草,当地的儿童在割草、放羊之时,喜欢站在寇准墓顶部登高望远,至少可以北望北山,南眺秦岭,西看高陵,东阅宝塔。可是,文革期间的冬季农业活动“冬扇”运动,左家村的人们挖坟土盖冬麦,把一个高大的宰相陵墓破坏的面目全非。
保护措施
1986年后,当地政府重视文物,在此兴建寇准小学,以保护这座衣冠冢和纪念历史名相。寇准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
寇准生平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下邽,读音:xiáguī ,今渭南市)人,北宋政治家,太平兴国时进士。他历四朝,为官近40年,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颇具民族气节。 寇准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19岁时赴汴梁(开封)会试就被录取。开始任大理评事,由于政绩显著,升任大名府成安军,迁殿中丞,后又被提为尚书虞部郎中。因他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所以宋太宗就称赞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宋真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有大举进攻之势,寇准被诏回朝任宰相。他反对王钦若等南迁的主张,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起为相。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被贬逐到雷州(今广东海康)。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寇准尚未赴任,突患重病。他忙派人取来当年来太宗赐他的通天厚带,沐裕后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设卧具就榻而卒,时闰九月初七日,终年62岁。寇准死后“人皆哭家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月视之,枯竹尽生笋。众因立庙,岁时亨祭”。其夫人宋氏,乃宋太祖开宝皇后的幼妹,入宫启奏,请求朝廷拨款搬运寇准灵枢运到宋氏住地洛阳。 寇准死后,寇准死后11年。宋廷为其昭雪,复其官,赠莱国公,赐谥号忠愍。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寇准去世11年后,仁宗为他昭雪,归葬下邽。寇准墓在“文革”时期已被破坏,墓堆尚存。清胶州袁枚感其临终见放天涯海角,诗曰:阶下青草茂,头上白发稀。春深连夜雨。落花覆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