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之子 蘇軾
富人之子出自《艾子雜說》,講述富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太過嬌生慣養,以為只要有他在日後他的兒子便會衣食無憂,實則差矣。此文諷刺了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說明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否則對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目錄
原文
蘇軾蘇軾〔宋代〕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
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譯文
齊國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財產無數,但是他的兩個兒子甚是蠢笨,兒子的父親又不教導他們。
一天,艾子對他們的父親說說:「您的兒子雖然很好,但不通事務,日後怎麼能夠持家呢?」
富人大怒道:「我的兒子,聰明並且具有各種本領,怎麼會不了解世間的各種事務呢?」
艾子說:「不如試一試他,只要問你的兒子,所吃的米是從哪裡來的?如果知道,我願承擔造謠的罪名。」
富人就叫他的兒子來問他,兒子笑嘻嘻地說:「我怎麼會不知道呢?米是從布袋裡取來的。」
富人神情變得嚴肅,改變面容說:「兒子你真是愚笨!難道不知道米是從田中來的嗎?」
艾子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這樣的父親就不會有愚不可及的兒子。」
寓意
諷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說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否則對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簡析
《富人之子》出自《艾子雜說》,講述富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太過嬌生慣養,以為只要有他在日後他的兒子便會衣食無憂,實則差矣。此文諷刺了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說明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否則對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