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薩布素
薩布素(1629年—1701年),生於寧古塔。滿族,富察氏,鑲黃旗,成長於軍人世家,由四世祖充順巴本開始,世代為岳克通鄂城長。清朝康熙年間著名愛國將領,抗俄名將,民族英雄,首任黑龍江將軍。
富察·薩布素 | |
---|---|
出生 | 1629-1701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將軍 |
目錄
生平簡介
經歷
薩布素最初任職驍騎校,後遷協領。驍勇善戰,抗擊沙俄,屢立戰功。康熙皇帝欽定任命 「 為人甚優 」 的薩布素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自此開創了東北劃分為盛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行政區的格局。所謂東三省,就是由來於此。 1664,為寧古塔驍騎校時,曾帶兵抗擊沙俄入侵者。後來累遷至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在當地少數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肅清了黑龍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軍。 康熙十年(1671年)冬,康熙帝親自到東北閱邊,檢查防務。令寧古塔將軍善布教化、招撫沿邊各族內遷吉林。薩布素等積極推行康熙的移民政策,使很多人免遭沙俄蹂躪,寧古塔地區抗俄士氣愈加高漲。 康熙十二年(1673年),薩布素任寧古塔鑲紅旗駐防協領。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派覺羅武默訥率領大臣瞻領長白山,薩布素奉寧古塔將軍巴海之命支援他們。任務完成後,次年薩布素被晉封為寧古塔副都統。 抗擊沙俄 康熙二十年(1681年),沙俄侵占額爾古納河地區,強行在中國境內搶劫牲畜、毛皮,掠奪銀礦,修築城堡等。
在黑龍江邊建造兩座木城,分別名為黑龍江及呼瑪爾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又出兵侵犯黑龍江下游地區,大肆燒殺搶掠。康熙帝命令薩布素與郎坦等將領共同率兵偵察雅克薩及附近地區情況。巴海與薩布素引一千五百人在黑龍江邊建造兩座木城,分別名為黑龍江及呼瑪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薩布素向朝廷上疏,申請在戰船建好後立即攻打雅克薩。在北京的官員同意申請,但康熙帝沒有批准。不久康熙帝頒令巴海回守吉林,薩布素跟另一名寧古塔副都統瓦禮祜被改派往額蘇哩駐守。薩布素調動兵力往額蘇哩耕種,又向朝廷申請以寧古塔的軍隊輪更駐守。康熙帝不希望士兵過於勞苦,於是命令在黑龍江建城,新設黑龍江將軍、副都統等職位。
整飭邊防,籌畫屯田,造船備炮,構築土牆,挖掘深壕,掃蕩雅克薩成為孤城
康熙欽定任命「為人甚優」的薩布素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自此開創了東北劃分為盛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行政區的格局。薩布素肩負重任,戍守黑龍江流域,整飭邊防,籌畫屯田,造船備炮,構築土牆,挖掘深壕,加固舊璦琿城作將軍官署,使之成為具抗禦能力的城堡。他指揮清軍,配合黑龍江兩岸各族人民,掃蕩雅克薩周圍各個據點的俄軍,並將黑龍江下游沙俄建立的據點均予焚毀,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俄軍節節敗退,清軍士氣大振。
托爾布津乞降,平毀雅克薩城
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彭春、薩布素率領清軍自璦琿出發,攜戰艦、火砲和刀矛、盾牌等兵器,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開進。五月二十二日抵達雅克薩城下,當即向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發出通牒。托爾布津恃巢穴堅固,有兵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拒不從命。清軍於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陸兩路列營攻擊。陸師佈於城南,集戰船於城東南,列炮於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軍發炮轟擊,侵略軍傷亡甚重,勢不能支。托爾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經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至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清軍趕走侵略軍後,平毀雅克薩城,即行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
賊心不死,圖謀再犯,三面掘壕圍困,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
沙俄侵略軍被迫撤離雅克薩後,賊心不死,繼續拼湊兵力,圖謀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當獲知清軍撤走時,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軍再次竄到雅克薩。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俄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俄軍被圍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答應所請,准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夏,薩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軍,駕船駛往尼布楚,參加中俄邊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薩布素向清使團提供了黑龍江流域各種自然和歷史的準確情況,以及沙俄入侵的罪惡行徑,爭取了主動。最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迫使沙俄暫時停止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條約簽訂後,薩布素曾建議駐兵屯田,開發和保衛邊疆。
累有功勳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薩布素往北京述職,得到康熙帝的優待:他獲得優厚的賞賜,並獲准與內大臣同坐。隨後薩布素獲委任總管索倫等部的貢物,他上疏陳述各部日常生活、風俗、遊牧狩獵等情況,並製訂相關規例。所有建議都獲康熙批准施行。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奏建齊齊哈爾及白都訥城。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奏請於墨爾根(今嫩江縣)兩翼各立一學,設助教官,選新滿洲及錫伯、索倫、達斡爾每佐領下幼童一名,教習書藝,設立滿洲學房—— 龍城書院。為黑龍江建學之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薩布素隨從康熙帝徵葛爾丹,奉命為東路總指揮,統領東三省八旗兵及科爾沁蒙古兵,自索岳爾齊山進剿,攔截準噶爾軍,銳不可當,再立戰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召薩布素還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一等輕車都尉、賜禦袍及纓緯。
被人彈劾誣陷,降職仍率卜奎民眾治理水患
但薩布素長年生活塞外,性格率真,哪裡能習慣大清京城官場上那些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晚年的薩布素被人彈劾誣陷。薩布素歷任數十年「忠直無隱」、「家無餘財」。降職後仍率卜奎(齊齊哈爾)民眾治理水患。
積鬱成疾,在黑龍江將軍衙門去世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薩布素因積鬱成疾,在黑龍江將軍衙門去世。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列傳六十七》 薩布素一生以國為家,在任上勞苦功高,驅逐沙俄、保家衛國、鞏固東北邊防、修築城池、發展生產、建學興教,為齊齊哈爾乃至黑龍江的發展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深愛著這一方的人民、愛著這一方的故土。如今矗立在齊齊哈爾站前廣場上的薩布素雕像,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薩布素將軍的一生,讓一代抗俄民族英雄的業績,永垂青史。[1]
歷史評價
薩布素治軍嚴明,政通人和,開荒治水,深得民心。任黑龍江將軍歷時18年,驅逐沙俄,開拓疆土,保家衛國,為鞏固東北邊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修城築鎮,擴充兵源,發展生產,建學興教,發展旗屯官莊,促進了黑龍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使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等城鎮迅速興起。 邊塞詩人吳兆騫曾寫詩《九月十二日晚觀回獵賦薩君》讚美薩布素圍獵練兵的威武:山晚初回獵,江寒早渡冰;風旗收萬馬,雪帳散千燈。拂劍君何壯,鳴弦我未能,莫言狐兔盡,側目有飢鷹。詩中稱道了軍容壯闊的「萬馬」、「千燈」,還說出了薩布素對強敵在側時的機敏與沈穩。 嘉慶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師戴均元寫詩《贊薩布素》:忠勇傳家世,瀝血薦國恩。箜篌聲切切,常憶故將軍。 《清史稿》評價薩布素::俄羅斯之為羅剎,譯言緩急異耳,非必東部別有是名也。初遣兵詗敵,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薩城,朋春、薩布素迭為將,而郎坦與瑪拉實佐之。尼布楚盟定,開市庫倫,是為我國與他國定約互市之始。用兵當期必克,我苟草率,彼益猖狂,聖祖諭薩布素數言,得馭夷之要矣。
薩布素從1683年到1701年,在黑龍江任職18年,任期之長為史所僅見,足見康熙對他的倚重。故《盛京通志》有「任黑龍江將軍年久,經理地方事務諳練明敏,深得軍民之心。其平羅剎及興建黑龍江學,時稱其有文武幹濟之才。」由此亦可見薩布素治軍有方,政績卓著,為保衛祖國,開發邊疆,建設黑龍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黑龍江文化落後,他是黑龍江舉辦學校的首創者,以後又推行到璦琿和齊齊哈爾,促進了黑龍江文化的發展;黑龍江地廣人稀,缺乏勞動力,為了充實邊疆,薩布素提出把大批流犯發配到黑龍江地區,客觀上吸納和保護了人才,這些流人把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帶到黑龍江來,發揮了他們對邊疆開發的作用;黑龍江防禦鬆弛,為了鞏固邊防,防止沙俄入侵,薩布素在黑龍江設驛建城,先後奏請建築了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三座城市,在三座城市中都設置了完備的軍政機構,今天都成了邊疆重鎮,奠定了黑龍江政權機構的基礎,為邊疆開發建設創造了條件;薩布素在抗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2]
「衣冠塚」謂「將軍墳」
薩布素去世後,其子常德於雍正五年(1727年)任寧古塔副都統,將薩布素遺骨移回寧古塔祖墳。乘船途中至三姓(今依蘭)正遇牡丹江水暴漲,薩布素靈摳落水遺失。常德在寧安城南月牙河旁為其父安葬一座「衣冠塚」,並立石碑紀念。當地地百姓稱「衣冠塚」謂「將軍墳」。該紀念碑,已經寧安縣文物管理部門移至渤海故宮博物館(今渤海鎮興隆寺前廣場)供旅遊人們瞻仰參觀。前往遊人絡繹不絕,人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緬懷薩布素將軍的一生是當之無愧的,讓一代抗俄民族英雄的業績,永垂青史。
紀念廣場
薩布素廣場於2013年修建,位於寧古塔大道與鏡泊東街交叉口處,南連寧古塔大道、西接鏡泊東街,北通牡寧公路,佔地面積為7854平方米。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列傳六十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