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
富民 |
富民 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县之一,县境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会昆明市西北部,距昆明23公里,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滇中重镇昆明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
富民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茭瓜、板栗、药材、杨梅、葡萄、冬桃、樱桃等粮经作物。生态环境优良,先后被列为省市生猪、禽蛋、板栗、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基地。富民县地势南高北低,境内盆地 山岭相间,海拔高差大,山多平坝少,气候为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45天。
目录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秦臧县,属益州郡,富民一带属秦臧县辖地。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
东晋时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仍辖秦臧县。晋设宁州,秦臧县属建宁郡,南朝属宁州晋宁郡。
唐初属昆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富民地方置利浪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西宁地改称黎州,称富民坝子为黎瀼甸。
宋为大理国拓东节度所辖。[1]
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置黎瀼千户所,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建富民县,属中庆路。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富民县属之。
清沿明制。民国初年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后废道直属云南省。
1950年属武定专署,1953年随武定专署并归楚雄州,1958年划归昆明市。
行政区划
2006年,富民县面积1030平方千米,辖7个镇,共有3个居委会、72个行政村。
辖镇
面积
邮编
辖村
镇政府
永定镇
152.6平方千米
650400
辖2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前街108号
大营镇 154平方千米 650400 辖11个行政村 大营 赤鹫镇
167平方千米
650402
辖10个行政村
正义村
东村镇
120平方千米
650405
辖7个行政村
东村街
款庄镇
185平方千米
650404
辖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马街
散旦镇
101平方千米
650403
辖6个行政村
散旦街87号
罗免镇
136平方千米
650401
辖10个行政村
者北街
地理环境
位置
富民县位于昆明市西北,县城距昆明市23公里,介于东经102°21′-102°47′,北纬25°08′-25°36′之间。富民县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昆明23千米。东与嵩明、寻甸相邻,北与禄劝山水相连,西与禄丰、武定接壤,南靠西山区。
地貌
富民县是个山区较多的县,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宽44.2公里。南北长51.6公里。由南向北倾斜,望海山把县境分为螳螂川和款庄河两大水系。最大坝子由永定、勤劳、大营组成,螳螂川贯穿其间,坝子西部为金铜盆山,海拔2817米,为富民最高点,中部的望海山,海拔2672米,东部与嵩明分界的老鸦山,海拔2873米,构成富民的三大山脉与两大水系。者北、赤鹫、罗免的田坝为低山环状河谷型,款庄为狭长和河谷型。坝区中部与主峰高差在800-1000米之间。
气候
气候变化较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气候为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极端最高气温33.4℃,最低气温-7℃;无霜期245天,全年日照228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46.5毫米,蒸发量2032.5毫米。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富民县常住人口1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3‰。富民县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概况
2003年完成富民县生产总值6.52亿元,增长9.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7%、16%和8%;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11.6%。
2010年富民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2010年达27.6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7.38%,达2.96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88%,达1.9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6%,达14.93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
2012年富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8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19.2:49.3:31.5。人均生产总值28597元,比上年增长15.7%;非公经济增加值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GDP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03年富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达5.8万吨,实现烤烟农特税413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林果、蔬菜、花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为5:5。
201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突破6亿元。11个农特产品被认证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2009年荣膺"中国杨梅之乡"。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7.05亿元,增长9.6%;林业产值0.65亿元,下降6.8%;牧业产值4.69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19.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008公顷,比上年增长5%,产量64701吨,增长2.5%;蔬菜种植面积3267.4公顷,增长22.2%,产量59498.4吨,增长9.4%;鲜切花种植面积75.3公顷,增长23.2%,产量4074.1万枝,增长44.6%。
第二产业
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35.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24亿元,增长247.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33.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增长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3.1%;金属制品业1.48亿元,增长103.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8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0.91亿元,增长8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48亿元,增长16.9%;通用设备制造业0.14亿元,增长2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0.12亿元,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11亿元,下降21.8%;造纸和纸制品业0.08亿元,增长11.7%;农副食品加工业0.05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7.96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总额2.87亿元,增长98.4%;其中利润总额1.63亿元,增长297.5%;产品销售率91.9%。
2012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19亿元,增长18.6%。建筑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8.4万平方米,增长0.4%,竣工面积20.79万平方米,下降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