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寝(拼音:qǐn)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寝的古字形像房屋中有笤帚,或像手拿笤帚打扫房屋。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引申指卧、就寝。由卧又引申为横放着。因为"寝卧"而停止了活动,所以这就可以引申为息、止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寝

汉语拼音; qǐn

注音字母; ㄑㄧㄣˇ

平水韵目 上声第二十六·寝

部首; 宀

笔画数; 3+10

繁体字; 寝

异体字;

  • 寝、㝲、ࡨ�、ࡨ�、ࡩ�

五笔; PUVC

仓颉码 JLME

郑码 WDWX

四角码; 3014 7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5BDD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字级; 一级(3029)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寝",像屋子(宀)里有扫帚(图1)。远古床还没有被发明的时候,人们席地而坐,席地而卧。所以休息的地方,每天都要清扫一下保持整洁。"寝"字所表达的可能就是这类情形。金文(图2-4),"房子"和"扫帚"依然不变,有的加上了手(又),如图3,意思是手持扫帚把屋子打扫干净。《说文解字》籀文就由此发展而来。到了小篆(图7)阶段,字形繁化。房子(宀)里不仅有扫把(帚),手移到了"帚"下方,"帚"的左方还多了一个"人"。战国文字(图6)和隶书(图8、9)将"宀"里的"人"省去,而代之以床形("爿",是床的初文),睡觉休息的意思更明显了。楷书从汉隶演变过来。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简化汉字时,把"寝"中的"爿"简化为"丬",同时把"寝"作为异体废弃了。

近义辨析

寝、寐

在古代,在床上睡觉叫"寝",不论睡着或睡不着。《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宰予白天睡觉)睡着了叫"寐"。《国语·晋语一》:"归寝不寐。"(回家睡觉可是睡不着)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宀部】七荏切(qǐn)

寝,卧也。从宀,〔⿱帚又〕声。

֗,籀文寝省。

说文解字注 卧也。

段注:李善引《论语》郑注:寝,卧息也。卧必于室,故其字从宀。引伸为宫室之偁。《周礼·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释宫》曰:室有东西箱曰庙,无东西箱有室曰寝。又引伸之凡事止亦曰寝。

从宀,㑴声。

段注:今人皆作寝,寝乃㝱部ᬓ字之省,与寝异义。七荏切。七部。

֗,籀文᪢,省。

段注:省人也。《水部》濅下曰:᩠,籀文᪢。

广韵 七稔切,上寝清 ‖侵声侵2部(qǐn)注:经典同寝

寝,室也。卧也。七稔切。九。

寝,上同,见经典。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寝·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11

古文:ᨦ、᫒、寝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七稔切,侵上声。《说文》:卧也。《诗·小雅》:乃寝乃兴。《论语》:宰予昼寝。

又《广韵》:堂室也。《尔雅·释宫》: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周制,王公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路寝,冶事之所,小寝,燕息之地也。《公羊传·庄三十二年》:路寝者何,正寝也。

又寝庙。凡庙,前曰庙,后曰寝。《诗·小雅》: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商颂》:寝成孔安。注:庙中之寝,所以安神也。

又陵寝。《史记·乐书》: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秦制,上陵皆有园寝。

又凡居室皆曰寝。《礼·王制》:庶人祭于寝。

又息也。《前汉·刑法志》:兵寝刑措。《唐书·裴度传》: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又寝丘,县名,在汝南。《前汉·地理志》应劭注:叔敖子所邑之地,后更名固始。

又叶衣检切,音揜。《诗·小雅》:乃安斯寝。叶上簟。簟音忝。

《集韵》:亦作᩠。[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