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寡頭壟斷市場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寡頭壟斷市場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寡頭壟斷市場是介於壟斷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的一種比較現實的混合市場,是指少數幾個企業控制整個市場的生產和銷售的市場結構,這幾個企業被稱為寡頭企業。寡頭壟斷是指一個市場中每個公司的產品沒有獨特性且競爭者的數量有限。它的特點為基本上是同質產品;由相對少的銷售者;沒有明顯彈性行業的需求曲線。

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及競爭因素且更接近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一個行業中只有兩個企業相互競爭的情況被稱為雙占壟斷或雙頭壟斷,這是寡頭壟斷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寡頭壟斷出現的原因有兩點,分別是市場競爭的壟斷,即企業通過自身的競爭優勢所取得的市場壟斷;另外一點是政府法定的行政壟斷,即政府通過法律法規賦予行業中的某個企業以壟斷權力,同時對其進行一定的管制,達到改善效率的目的。

寡頭壟斷市場的綜合優勢

具體來看,寡頭壟斷是現代社會大規模生產的客觀需要,寡頭壟斷組織具有綜合優勢。

在資金籌集方面,由於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破產風險相對較小,因而它能得到利息較低、數額較大的貸款,使資金成本節約,資金有保證。

在生產方面,由於生產規模巨大,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獲得規模效益,使單位產品成本大大降低。

在收集市場信息、進行廣告宣傳和運用銷售渠道等方面,比其他企業有更多的優勢。

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可通過實行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內部管理體制,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節約交易費用。

由於一般實行多樣化經營,所以企業總體風險較小,可在各種業務、各個方面平衡盈虧,因而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技術進步和創新方面,由於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可以投入大量研究和開發費用,因而更有可能不斷推出新產品。

當今產品技術含量日益提高,新產品的研製往往需要相當規模的研究人員長時間運用大量現代化儀器設備,寡頭壟斷企業的雄厚財力更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寡頭壟斷企業有能力綜合利用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進行系列開發和廢物利用,產生出許多附帶成果。

如果說寡頭壟斷企業在缺乏競爭的環境中,一般不會自覺地追求高效率,從而導致實際效率往往與最大可能效率之間存在巨大偏差,高效率只是寡頭壟斷企業自身天然優勢帶來的一種可能性的話,那麼寡頭壟斷企業並非真正獨占市場,這一點就使寡頭壟斷企業不得不追求高效率,從而使其高效率具有現實性。

寡頭壟斷市場的經濟效率

第一,由於幾個廠商供應整個市場的全部需求量,生產規模一般是較大的,可以獲得規模經濟的好處。

第二,寡頭壟斷市場上的廠商規模很大,也說明廠商有較為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財政力量從事技術革新和產品革新。

第三,大型廠商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第四,大型廠商具有先進的管理技術,許多大型廠商可以具備對付複雜生產過程的先進管理技術和經驗,實際上,也只有大型廠商有條件使用有專門管理技術的人才和先進的裝備。

寡頭壟斷市場的特點

1.廠商極少。市場上的廠商只有一個以上的少數幾個(當廠商為兩個時,叫雙頭壟斷),每個廠商在市場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其產品價格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相互依存。任一廠商進行決策時,必須把競爭者的反應考慮在內,因而既不是價格的制定者,更不是價格的接受者,而是價格的尋求者。

3.產品同質或異質。產品沒有差別,彼此依存的程度很高,叫純粹寡頭,存在於鋼鐵、尼龍、水泥等產業;產品有差別,彼此依存關係較低,叫差別寡頭,存在於汽車、重型機械、石油產品、電氣用具、香煙等產業。

4.進出不易。其他廠商進入相當困難,甚至極其困難。因為不僅在規模、資金、信譽、市場、原料、專利等方面,其他廠商難以與原有廠商匹敵,而且由於原有廠商相互依存,休戚相關,其他廠商不僅難以進入,也難以退出。

市場結構的類型

寡頭壟斷市場是市場結構的類型之一,主要的市場結構包括:

(1)完全競爭

完全競爭是經濟學中理想的市場競爭狀態,也是幾個典型的市場形式之一。完全競爭的結果符合帕累托最優。

一般的,如果市場中的買者和賣者規模足夠大,並且每個個人(包括買者和賣者)都是價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單獨影響市場價格時,這樣的競爭性狀態被稱為完全競爭。同時,也稱這樣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

更加微觀地說,完全競爭指在市場上的產品是同質的,信息是完全的,生產者可以自由地進出這個市場。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不管市場規模如何,只要市場中的個人認為,或者相信市場價格是給定的並且個人不能影響市場價格時,這樣的狀態就可以判斷為競爭性的。譬如,可以證明,在單一產品競爭市場中,兩家企業如果進行伯川德競爭的話,就是競爭性的。換句話說,市場規模足夠大是完全競爭的充分條件之一,但並非必要條件。

(2)壟斷性競爭

壟斷性競爭是經濟學中比較典型的市場形式之一,並在以下條件下產生:

1.市場中具有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消費者具有明確的偏好,商品和服務是「非同質的」,

3.自由進入。

進行壟斷性競爭的企業在短期具有壟斷性質,而在長期則是零利潤和生產能力過剩的。

值得注意的是,壟斷性競爭雖然一直是微觀經濟學中研究市場與競爭的話題,但是越來越被宏觀經濟學家所運用,特別是在1970年代以後注重微觀基礎的建模風潮下。

(3)寡頭壟斷

寡頭壟斷,一種由少數賣方(寡頭)主導市場的市場狀態。英語中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中「很少的賣者」。在這種市場狀態下,每個寡頭都關注其他寡頭的行為。寡頭壟斷下的市場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寡頭們相互影響。一個寡頭廠商作出的決策影響其它寡頭廠商,也被其它廠商的決策所影響。所以在作戰略規劃時,它要考慮其它市場參與者會對此決策可能作出的回應。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博弈狀況。

(4)壟斷

壟斷,或稱賣者壟斷,台灣通常譯獨占,一般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與買者壟斷(en:Monopsony)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不能同時調節)。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者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進入障礙的產生壟斷的原因有三個:

1.資源形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2.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3.自然形成壟斷: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

(5)自然壟斷

自然壟斷指因產業發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壟斷狀態。一般來說,規模經濟能夠形成自然壟斷,像有些公用工程如供應自來水、電氣的企業,投資很大,涉及面很廣而利潤不宜過高,一個地區設多套自來水管道或電力電訊線路也確顯浪費,這種情況即自然壟斷;又如一個小鄉鎮,只有一家租車店或一家洗衣店就足以覆蓋服務需要,也屬自然壟斷;再如高科技產品,由於技術研發能力,在一定時期只有一家或少數廠家能夠生產,而形成自然壟斷。

西方自然壟斷理論從產生到發展分別以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成本劣可加性解釋了自然壟斷出現和存在的原因。

(6)買方壟斷

買方壟斷指只有一個買者而賣者很多的市場類型。在這種情況下,買者就具有了壟斷性,如果買方壟斷者希望通過在這個市場上購買產品而使其利益最大化,那麼,他將購買較少的數量,並因此付出較低的價格。在買方壟斷市場上,購買量是由買方壟斷者的邊際價值和邊際費用決定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