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冷清(陳小丹)
作品欣賞
尋覓冷清
李清照,齊州章丘人,仰慕陶淵明,最想如他般絲毫不願攀附權貴、寧願歸隱田園的高尚情懷。她自詡「易安居士」,就是想自己能夠得到心靈的安寧,讓自己的心能夠有一片淨土。
但從李清照的詩詞來看,她是否真的如自己所願能回歸內心平靜安定呢?答案是不能。從她所創的這一首《夏日絕句》,就是一首借古諷今,悲愴不平的詩人情懷。
李清照父親在朝中為官,學識淵博,喜好文學,有「蘇門後四學士之首」的美譽。母親出生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在這樣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環境裡成長的李清照,詩書禮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她都無所不能。
家裡由於父親的關係,經常賓客盈門,而且賓客都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氛圍讓李清照自小就有極高的審美品味和鑑賞能力。
獨特的家世氛圍,文學藝術在旁香氣繚繞,很自然地一顆充滿詩意的心就被孵化出來了。她用她那一顆敏感詩意的心,細緻地感受着周圍的一切,不斷找尋着內心深處那美好與純真。
她的才氣橫溢,也隨着她的寫景抒情、品評人物的詩詞,流傳開來。年僅十餘歲的她就作了一首《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轟動整個京城。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她的詩里行間都是自然之美,流連於花叢流水間,沉醉而忘記歸途,那時的她就頗有幾分陶淵明的感覺。同時少女也正是情竇初之時,期待美好浪漫的愛情,期待那個能與她一起調琴吟詩、猜書鬥茶的他的出現。
在李清照十八歲那年,她遇到了那個改變她一生的人,她的丈夫趙明誠。二十二歲的趙明誠出身官宦之家,與李清照門當戶對。兩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就這樣兩人靈魂合一地結合在一起,每日都「賭書消得潑茶香」,才子佳人的相知相伴,真可謂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新婚時的李清照,陶醉在甜蜜的幸福之中。她含羞帶嬌、溫婉柔情,當時她所作之詞《減字木蘭花》就可以看出她那喜悅幸福的心境。兩人婚後琴瑟和鳴,沐浴在婚姻的愛河之中,花前月下,斗室之中,臥塌之上,兩人形影不離,吟詩作對,鑑賞金石,好不愜意!
要是兩人能一直這樣相伴終老,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可惜,天意弄人,隨着兩家在政治舞台上的此起彼伏,她與趙明誠也是時聚時散。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打京城,擄走了徽欽二帝以及後宮嬪妃皇子共數千人,北宋被滅亡。李清照與趙明誠家中被盡毀,文書古玩一夜間化為雲煙。
李清照只攜帶了一小部分的文書與家人逃往南方,開啟了她與趙明誠的顛簸生涯。南遷後第二年,發生了一件令李清照對趙明誠徹底失望的事情,可謂國恥家恨。
當時趙明誠任京城建康知府,在某天深夜裡,城裡突然發生動亂,有士兵叛變,百姓騷動,一片狼籍。本來身為父母官的趙明誠,應該為表率出來主持大局,但是他本身其實就只是一介文人雅士,缺乏英雄氣概,在這生死悠關的危難關頭,,他自私的人心暴露無遺,就想保全自身性命,他居然偷偷用繩子綁着自己從城牆溜走。
之後叛亂平定,趙明誠也被朝廷革職。而這件事情之後,李清照從心裡特別鄙視他,李清照本身是一個有英雄大義的人,她最瞧不起懦弱無能之人,還完全沒有擔當。她對眼前這個曾經相知相守的人徹底死心,冷淡疏遠。
到1128年,夫妻兩人繼續延江而上往江西方向逃亡,路經烏江,李清照想起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在此自刎的情形,不禁感嘆萬分。她把自己的悲愴之情,借古諷今,隨即賦詩一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詩有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之意味,表達自己內心憤慨激昂、有志難抒的愛國情感,也藉機暗喻了對其夫趙明誠的懦弱的不滿。這哪是曾經那個只會吟詩作畫的芊芊女子的心聲,這簡直就是一個英勇戰士的慷慨就義的氣節!鏗鏘有力的每一字每一句,捶打着趙明誠那背信棄義的內心!趙明誠悔不當初啊……之後就一直鬱鬱寡歡,沒多久就病逝了。
之後的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無依,身心疲憊,以至於她後期所作詩詞都是悽慘婉約的詞句。特別是她之後的第二段婚姻的不如意,更加使得她雖有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的思想理念,卻沒有能看破世塵、逃離枷鎖的心。她只能改其名號為「易安居士」,但是寫出來的詩詞沒有一首是與平靜安逸有關。
李清照一生有過童年幸福,有過浪漫愛情,有過甜蜜相伴,也有過痛苦婚姻。有失家國之痛,亦有愛國之情感。她既甜美又坎坷的人生際遇,使之嘗遍了五味人生,也造就出她的許多為後世所崇尚拜讀的佳作……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
作者簡介
陳小丹,筆名圓蛋,中國檔案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湘橋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刊物《嶺南文學》副總編,《神州文學》副主編。希望餘生能夠霽月光風,不縈於懷。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